第66部分(第2/4 頁)
—正是當初張放從金箭使者桑多手裡奪取的金箭。
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北匈奴單于,最後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只有死單于,才是好單于。”(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明犯強漢,雖遠必誅!】
(感謝大盟、小胖、nico88、書友151219195153563、渚寒卍煙淡、bywfw、song5787090,同樂村落、彪哥???、掩蓋瘋狂的清明、吃蝦仔。謝謝支援!)
~~~~~~~~~~~~~~~~~~~~~~~~~~~~~~~~~~~~~~~~~~~~~~~~~~~~~~~~~~~~~~
當杜勳用木杆挑著郅支的首級,飛騎縱馳,滿城喝降之後,所到之處,匈奴人無不望首而號泣,棄械伏跪,解兵而降。
戰事,在天黑後不久結束,至此,郅支城破,前後歷時不到兩天。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遠征第一戰,也是足以載入軍事史的最成功的閃電戰,更是漢匈戰爭以來,成本最小,影響最大的一場戰役。為漢匈奴百年之爭,劃下一個完美的句號。
戰果無疑是輝煌的:此役,共斬殺匈奴單于郅支以下,閼氏、王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虜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餘人。整個郅支城無論大魚蝦米,基本上是一網打盡了。
聯軍這邊的損失也差不多,不過八成以上都是胡兵,漢軍士兵折損不多。因此,陳湯下令,將俘虜及收降的一千餘人,盡數分給聯軍中諸國十五個王。此舉頓時在諸國中引起強烈反響,收穫一致好評。諸王將都真切感受到,漢軍的統帥說話都是算數的。
分完人之後,接下來自然是要分財物了。包括牛羊駝馬、奴婢帳車、兵甲弓矢,還有,郅支的寶藏。
諸國接受大漢徵召,出人出力出糧,奔波萬里,自然不能光憑几句好聽的就算了,得有實惠。遠征之前,陳湯就有明令,繳獲戰利品,五五分成,戰績最優者拿大頭,這才激發諸胡賣力賣命。
整個西征軍,漢軍不過幾千人馬,諸國胡人佔了八成以上的比例,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光憑大義與影響力能行?
匈奴諸王及貴人的財寶自然不少,但最富有的,自然是郅支這個王中王。
郅支在位數十年,五單于爭位時,先後殺死、擊敗好幾個單于,奪其部眾財貲。此後從東打到西,連滅堅昆、丁零、呼揭等部,搶掠烏孫、大宛,截斷商道,四方納貢……他的財富,又怎會少了?就算只有五成,也足夠聯軍諸國王將樂得見眉不見眼了。
郅支的寶藏存放在內宮的地宮之下,首先發現的是最先殺進去的張放與杜勳。張放還在單于地宮中找到了當年漢使谷吉的兩個符節及所帶的詔令帛書,證實了郅支殺漢使罪名,於是立即命令士兵封存。這些東西,將來都是將來漢朝詔示天下,佔據道義至高點的鐵證。
其實張放對大義什麼的並不很在意,但他比誰都明白一點,只有朝廷有了面子,有了堵住諸胡悠悠之口的鐵證,陳湯、甘延壽才會好過點。
至於財寶什麼的,張放倒很坦然,他知道自己的定位,也知道自己的身家。沒有誰不想要財富,也沒有人會覺得滿足。張放也想要,而且多多益善,只是他的眼光已不侷限於眼前這些沾血燙手的財寶之上,他已經有了自己的財路——財寶是死的,財路才是活的。
每一個看到這堆積如山的財寶的人,眼睛都是紅的,呼吸都是亂的,身體都是抖的,包括那些純樸的青溪少年。
張放對此只問了他們一句:“這都是郅支的財寶,郅支又在哪裡呢?”
少年們發了一陣呆,連忙告罪退出。鄧展亦深吸口氣,與陶晟向少主鞠躬致意,然後頭也不敢再回,快步退出地宮外。
張放走出地宮,與扈從打著火把,沿著宮牆內梯而上,登上王庭最高點,扶欄遙望,俯瞰全城。
月出雪峰,長河如帶,深藍的夜空下,滿城火光點點,如繁星眨動,長風勁吹,驅散了濃郁的血腥……
張放雙臂高舉,天空的星子彷彿觸手可及。張放若有所感:“舉手可摘星,就叫‘摘星城’吧。”
郅支城——嗯,從此刻起,這個名稱將永遠埋入故紙堆裡了。
“後世不會再有怛羅斯了。”張放轉首對扈從說了一句,在眾扈莫名其妙的目光中,仰首大笑,笑聲在夜空下的都城遠遠滾盪開去。
……
戰爭結束了,戰果達到了最好的預期,陳湯與甘延壽壓在心頭大半年的巨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