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頁)
幾何,我只問你一句:所造槍炮,品質精準兩項,與外洋舶來之貨色相較,孰高孰低?”
正在滿腔熱血的容閎,被問得一愣,一時沉吟著沒有說話。
*RS
第二十二章 石破天驚
容閎一時不說話的原因,是撫臺的這個問題,不大好回答。。
以旗記鐵廠而論,若是按照他的規劃,建廠房,買機器,至少得有一年的工夫,才能開得起來。而開工之後,運轉磨合,教練人員,又得有一年工夫,才敢說能夠走上正軌。若說做出來東西的品質,想要跟洋貨並駕齊驅,那恐怕又不是三五年之間能夠做到的。
容閎一直受西式教育,又篤信**教,並不像中國官場上那些官僚一樣有好大喜功、浮誇成姓的毛病,因此雖然明知關撫臺的這一問,意有所指,但沉吟片刻,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
“若說與洋貨相較,則七年之內,一定是比不上的。”
言下之意,是七年之後,或可與洋貨一爭短長。能不能做到,固然還未可知,不過這已經算是很實在的態度了。
“七年,倒也不算長,不過純甫兄想必知道,槍炮這樣的東西,不比尋常貨物,好不好都可以先湊合用著——槍炮是要用來裝備軍隊的!兩軍陣上見生死的時候,我能不能說,你們先不要打我們,等我們七年後換了容閎先生新造的槍炮,咱們再來比試呢?”
“這個……”容閎一時語塞,“想來是不能夠的。”
“好,那麼我再請問純甫兄,你打算用的機器,自然是從外洋買回來,與洋人所用的,一般無二,何以做出來的東西,卻不如洋貨呢?”
“這……”容閎想了想,答道:“機器雖然一樣,但工匠的技藝有高低,一應人員物料等調配,也不如洋人諳熟。”
關卓凡想,他這句話倒是說在點子上了——技術不如人,管理不如人,同樣的裝置,就會生產出不一樣的產品來。
“說到底,缺乏這樣的人才,是不是呢?”
“撫臺說得對極了,若是有同樣的人,東西自然可以像洋人做得一樣出色。”
“那麼,這些人該從哪裡來呢?”
“該從……”容閎恍然大悟,“撫臺是說,要以旗記鐵廠,來作育這些人才?”
“也不是單靠一個旗記,不過這一兩年之內,只要你能練一批人出來,我保證他們有更好的地方可去。”關卓凡見他明白了,微笑著說道,“辦洋務,沒有錢不行,可是光有錢也不行!無論何時,總以人才為第一,只要有了人,你手裡那兩張紙上寫的東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容閎服了,這才是真正深謀遠慮之舉。他看著這位比自己還要小上十歲的關卓凡,心想這位年輕的撫臺身居高位,得享大名,果然不是幸致!
“至於你說的鍊鋼廠,誠然是一個國家的工業之本,不過鍊鋼除了需要機器和技術,更得有鐵礦,有煤礦。鐵礦就說有吧,可是中國到現在為止,並無真正的煤礦,若說全靠從外洋採購,豈不是失去了自辦鋼鐵的本意?何況國力艱難之下,做事情不能不在成本上做一個打算,以鍊鋼而言,不是說只要出了鋼,就是好的——出的少了,成本高昂,不合算,出的多了,又該銷給哪一個?你容純甫才大如海,這些事,只要想一想,必不難明白。”
“是。”容閎果然用心想了一會,才又開口,“撫臺,以中國之大,斷然沒有找不到煤礦的道理,咱們這就可以開始聘請西洋技師來勘探。鋼料的事情,我也明白了……只是不知鐵路一項,撫臺是怎樣打算的?”
“說得好!”關卓凡笑了,“勘探煤礦的事情,以後我也打算委給老兄。至於鐵路,說到點子上了,不過我到底只是江蘇巡撫,鐵路的事情,不能憑我一言而決,倒是鍊鋼和鐵路之間,果然是相輔相成——我直說了吧,一句話:無鐵路,不鍊鋼!”
容閎很受震動,一時沒有再出聲,細細琢磨著他話裡的意思,特別是那句“無鐵路,不鍊鋼。
“純甫兄,你從美國回來的這幾年,想必也都看見了,中國貧瘠,沒有無限的金錢,可以虛擲在面子的事情上。”關卓凡的語氣,轉為鄭重,“錢就那麼多,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的,每花一兩銀子下去,就得有一兩銀子的效用。”
“好,我懂了,臥薪嚐膽,以求一逞。”容閎望著關卓凡,誠心誠意地說道,“不管是旗記還是廣方言館,我一定按照撫臺的這個宗旨去做。另外撫臺所委的探礦一事,我是不是現在就可以著手辦理?”
“先不急,”關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