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3/4 頁)
三位,頂盔貫甲,都是將軍,不過非本朝人物;最後一位,翎頂輝煌,乃是本朝一位大臣,卻不知道是哪一個?
關卓凡說道:“這第一位將軍,名字叫做李廣。”
*RS
第八十章 新年第一課
小皇帝眼睛一亮,說道:“我曉得,是‘飛將軍’!”
關卓凡讚道:“皇上真是聰明。這個李廣,是前漢時候的一員大將,他守邊的時候,匈奴對他,是又怕又佩服,號曰‘漢飛將軍’。”
從師傅那裡得到“真是聰明”的考語,對小皇帝來說,實在是極罕有的,當下不由興奮得小臉通紅。
關卓凡說道:“李廣的名氣好大,武帝即位,把他從邊郡調到京城,做了將軍。說來奇怪,自從李廣升了官,開始獨自帶領大軍出擊匈奴,卻是打一仗,敗一仗。到了後來,武帝都不敢叫他領兵了。”
關卓凡頓了一頓,問道:“皇上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小皇帝的眼睛骨溜溜地轉了一輪,說道:“他沒本事嘛!”
關卓凡心裡感嘆:其實是多麼簡單的一個問題,無數讀飽了書的人,千百年來爭論不休;尚未成年的孩子,因為沒有成見,卻反而可以輕鬆識得其中關竅。
關卓凡微笑道:“這位‘飛將軍’,武藝是很高的。他打獵的時候,把草叢中的一塊大石頭當成了老虎,一箭射去,大半隻箭矢沒入了石頭中——皇上拉過弓,自然曉得,這得多大的臂力,多好的箭術啊?”
“可是,帶兵打仗,將軍要做的,是排兵佈陣,不是衝鋒陷陣;將軍的武藝高不高,甚至會不會武藝,其實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
“皇上曉不曉得,這個排兵佈陣,最緊要的是什麼?”
小皇帝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曉得。”
關卓凡說道:“是紀律。排兵佈陣,令行禁止,才能‘如心使臂。如臂使指’,才能打勝仗。不然,叫進攻。偏向後退;叫往東,偏要往西。這個仗,還怎麼打?”
這些都是小皇帝聽得懂的,他睜大了眼睛,連連點頭。
關卓凡說道:“這個紀律,就是管人。做將軍的,既要管好自己的部下,也要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的部下”好理解。“管好自己”是什麼意思?
關卓凡曉得小皇帝的疑惑,說道:“有一次,李廣打了敗仗,被免了職。空閒得很,就大晚上的跑到山裡打獵。回來的時候,在一個叫做霸陵的地方,被驛亭的亭尉攔住了。嗯,那個時候。遵照朝廷的章法,晚上是不許通行的。”
關卓凡略停片刻,以便小皇帝“消化”。
然後繼續說道:“李廣的從人說,‘這位是故李將軍。’亭尉說,‘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李廣沒有法子,只好在驛亭外面待了一宿——當然,氣得要死。請問皇上,這位亭尉做的,對還是不對呢?”
小皇帝響亮地回答:“當然對,這是王法嘛!”
關卓凡喜道:“皇上聖明!”
頓了一頓,說道:“不久,武帝重新啟用李廣。這位‘飛將軍’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那位亭尉調到自己的軍中。然後,一刀砍了他的腦袋。”
小皇帝“啊”了一聲,說道:“這不是無法無天了嗎?”
關卓凡淡淡一笑:“這就叫‘管不好自己’了。李廣既然‘管不好自己’,那麼,他能不能‘管好自己的部下’呢?”
關卓凡緩緩說道:“李廣行軍的時候,隊伍是很亂的,沒有什麼行列陣式;安營紮寨,也是一樣,三三兩兩,士兵們愛呆在哪裡就呆在哪裡,也不派人警戒巡邏——皇上想,如果敵人突然發起進攻,可怎麼得了?”
講到這裡,不但小皇帝似懂非懂地聽入了迷,就連醇王、倭仁、徐桐、翁同龢幾個,也豎著耳朵,聽得住了。
關卓凡說道:“所以,‘管不好自己’,必然‘管不好部下’。這樣的人,武藝高強,帶領幾百個兵,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是好的;可要給他幾千兵、幾萬兵,他便擺不開,玩兒不轉了。”
又頓了一頓,說道:“所以,李廣做邊郡太守的時候,小打小鬧,無往不利,匈奴人也怕他;等到當了將軍,率領大軍作戰,便打一仗、敗一仗了。”
到了這兒,今天的“書”便算“講”完了;但課程卻只進行到一半。接下來,關卓凡要小皇帝自個兒複述方才“講書”的內容。
這麼做,是為了加深小皇帝的印象,訓練小皇帝的表達能力;還有,你不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