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部分(第1/4 頁)
關卓凡打的如意算盤是,只要他不對外宣傳、售賣“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英國人、法國人就沒有機槍可用,特別是法國人——最起碼,在老子跟你打過冤家之前,你沒有機槍可用。
英國人呢,嗯,也會在祖魯人、布林人那裡吃更多的苦頭,我也許會更早一點觀賞到日不落帝國的美麗夕陽。
當然啦,美國是“血盟”,如果有興趣,我是可以賣幾支給你們的——拿去列印第安人罷!不過,既然加特林先生不再繼續推銷他的“連用速射武器”了,我很懷疑,美國人是否會如原時空那樣,按時按點,對這種非槍非炮的“鬼東東”,發生足夠的興趣?
如此一來,關卓凡就能夠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對西洋列強保持一定的武器代差優勢。碾壓神馬的當然談不上,但未來彼此可能發生的衝突中,己方勝利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這是一條釜底抽薪的絕妙好計。
我有多少小秘密?——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
*
加特林是次來到中國,屬於“彙報演出”性質。他以及他的研發團隊,緊跟著“美利堅訪華代表團”來到中國,到埠日期,相差不過三、四天。他並不是“訪華代表團”的成員,沒有進京,而是待在天津小站軍營,和軒軍諸將及技術人員一起,用帶來的樣槍,做一系列的演示、試驗。
好吧,我們來看看“演出效果”如何?
第一眼看過去,就頗出關卓凡的意料。
三架不同型號的“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一字排開。
這是這個時代全世界最尖端、最新銳的三件兵器了。
中間那架,是關卓凡印象中的加特林機槍的樣子:六根長長的槍管圍成一圈,槍身架在雙輪車子上面,膛體上方,高高地插著一支細長的彈夾。
右邊那架,也架在雙輪車子上,但槍管並不裸露,一眼看去,就是一門火炮的樣子。仔細再看,“炮口”上,十個小小的圓洞圍成一圈——喲,這架加特林,居然有十支槍管!
關卓凡略略一想就明白了:這架算是六支槍管的那架的“加強版”,除了多了四支槍管,並無本質不同,只是在槍管外,套上了一個金屬圓筒。
不過,除了多了四支槍管和一個“槍筒”,還是另有一個不同之處的——彈夾不同。
“十槍管版”的彈夾,是一個巨大的圓柱體,關卓凡估計,大約得兩個人合力,才能夠正常裝卸。靠近了細看,他看明白了,這個彈夾,其實也算是“六槍管版”所用的細長彈夾的“加強版”:圓柱體中,十來個類似的細長彈夾圍成一圈——只是長度縮短了一半左右。
就是說,這種圓柱體彈夾的容彈量,大約是一個普通長彈夾的五、六倍。
左邊那架,不是架在雙輪車子上,而是架在一個大大的三腳架上,形狀和“十槍管版”彷彿,可是,槍身的長度,卻足足短了一半。
槍管是六隻。
膛體上方插著的彈夾,亦不同於其他兩架:扁圓形,中央有一個洞,遠看就像一枚大大的銅錢。或者——嗯,有一點像老式電影放映機的膠片盒。
當然啦,“老式不老式”的,是相對於關卓凡來說的,這個時代,正兒八經的電影,還沒被髮明出來呢。
關卓凡的印象中,加特林機槍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笨重”,必須架在車子上,不然難以轉動,行軍的時候,更加要依靠畜力牽引——和一門小炮無異。
眼前這架“微縮版”加特林,若將彈夾、槍身、支架拆了開來,則三者的重量,都是一個成年男性可以擔負的。一個四到五人的班組——需要多一兩個人,以攜帶更多的彈夾——就可以徒步揹負一架加特林行軍了!
這對於更大範圍、更高效率地運用加特林機槍,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嗯,當初收購專利的時候,提出過的“減輕‘連用速射武器’的重量”的要求,加特林居然做到了,不錯,不錯。
(小提示:明天兩更)
*(未完待續。。)
第一零七章 槍聲大作
“六槍管版”被命名為“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1型”,“十槍管版”為“2型”,“微縮版”為“3型”。
命名的先後順序,對應於它們被設計製造出來的先後順序。
三種彈夾,細長的為“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供彈料斗1號”,圓柱體的為“2號”,扁圓的為“3號”。
“供彈料斗”?
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