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3/4 頁)
他避過一廢的牽連,都是在枝枝葉葉上做功夫,其實主導一切的,是那埋在地底的、看不見的根源。
“太子已經被複立了吧?”我沉默片刻後問。
他點了點頭,“前幾日已經復立了太子,而且皇上還封三爺、四爺、五爺為親王,七爺、十爺為郡王,九爺、十二爺、十四爺封了貝子。”
我心中泛起一絲苦澀,太子一廢一立,大阿哥被奪爵幽禁,十三阿哥被關了,其他的人都加封了,無過即是功,十阿哥都封了郡王,如果胤禩沒有經此起落,也該封個郡王吧?可惜在他最失意的時候,我終是沒能在他身邊陪著他。二廢,或許是最後的機會了。
“我想見皇上。”我已決定在二廢前改變那個根源。
“在這裡?”他有些驚奇地看著我。
“在這裡。”我肯定地道,“在他大壽那一天。”
“他平時都不可能來這裡,更何況是大壽的時候?”
“所以需要你幫我。”我向他微微一笑,“我一定要離開這裡。”
他默然片刻,語氣一如從前的堅定,“我一定會讓你離開這裡。”
我等著那一天,半年蹉跎,行屍走肉一般,但我終是沒有死在這裡。一經醒來,好似徹悟。如果仁慈是一切苦難的根源,從此後,就做這世上罪惡之人。
第125章 第一二三章 祝壽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十八,夜黑無風。
我將一個個寫滿“壽”字的孔明燈拿到浣衣局晾曬衣服的空院裡,點燃下面的油燈,隨著燈罩內熱空氣的膨脹,一盞盞明燈緩緩升起,不甚整齊地懸在漆黑的天幕中,好似明亮的星光,點綴起夜空。
容妃繼續在幾個空白的燈上寫著,這幾天也辛苦她了,雖然九十九個孔明燈是沐晨風找人編扎的,但每個燈上寫滿九十九個“壽”字,卻基本是她完成了。
放完所有的孔明燈,她開始跪在一個蒲團上,虔誠地焚香禱告,我則在一旁,彈響了幽幽的琴音。
這一刻的夜晚是祥和的,聽著她低聲吟誦經文的聲音,內心好似有一瞬寧靜,在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之後,經歷了多少的憤恨痛楚之後,終於有這片刻的平靜。
我隨意地撫弄著琴絃,曲不成調,只是將往日內心的凌亂都化作此刻一泓清潭的波瀾不驚,偶有漣漪,也很快褪去。
她誦完一小段佛經,轉頭看了我一眼,有些緊張地問,“你說皇上真的會來嗎?”
“會。”我按下琴絃,淡淡一笑,“你別急,從皇上祝壽的地方走到這裡來還有很遠的距離呢。”
她面上浮現一絲擔憂的神色,“可是那麼遠,皇上怎麼能看到我們放上去的燈?”
“知道孔明燈的由來嗎?”我又撥動了琴絃,只是隨便活動著手指,凍傷未愈,仍是纏著紗布,十指連心,每動一下,關節都傳來一絲鑽心的痛。
“相傳是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明,孔明燈因此得名。”
“不錯。當日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他算準風向,製成會升空的燈籠,帶出訊息,之後脫險。”我笑了笑,“愁城坐困,我們也可以效仿諸葛先生,離開這座愁城。”
“可是諸葛孔明是何等奇人?天文地理無所不精,他能測算風向,你也可以嗎?”她還是一臉不放心地看著我。
“我可以。”我不想與她解釋太多,我當然沒諸葛亮那麼神奇,所以才要藉助沐晨風,這些孔明燈不會飄到皇上那裡,但是可以由他巡視這一片地方的時候將剛剛升空的燈籠射下來,交到皇上那裡。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看到這為他祈福祝壽的孔明燈,他應該會想知道這放燈的是什麼人,而且保險起見,我還寫了一篇千字《帝妃賦》,署以清諾、芷陌合作之名,讓沐晨風裝作是在燈上所繫,交到他手裡,就算不能吸引他親自前來,他也應是會派人來召見。
算著時間差不多的時候,我開始彈起了《胡笳十八拍》,就是當日選秀之時引來眾阿哥圍觀的那一曲。不需要刻意去體會蔡文姬流落塞外邊彈邊唱時淒涼的心情,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浮沉起落之後,也許我的心比她痛得更深,念得更深,我彷彿不是在彈琴,是在將所有沉澱的愛怨嗔痴悲喜痛恨完全傾瀉。當日那一曲只能讓單純率直的玉容落淚,而此時,卻已讓飽經滄桑、看透世情的容妃淚溼眼眶。
她拿絲帕拭了拭眼角的淚水,“你可是有很想念的人。”
“嗯。”我點了點頭。
我最想念的人,胤禩,這一曲,我為他而彈,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