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的考官管閱卷錄取,也有本地的提調官管考務。院試的主考官是大宗師,提調主官一般是知府。你何不去求求府尊,也弄一個提調官差事?”
李正說起舞弊來簡直頭頭是道如數家珍,“提調官差事分數種,有搜檢官,有巡場官,有收卷官,有謄錄官,有供給官…知道你謀到了什麼差事,我才好下手準備。”
“你要是搜檢官,我就可以夾帶懷私,現在要花重金去買小抄本;你要是巡場官,可以給我暗度陳倉;你要是收卷官,可以幫我調換試卷;你要是供給官…我就上吊算了!所以您老人家一定要認真準備。”
“夾帶也分很多種,有捲入筆筒、夾於墨盒、寫於衣襟、塞於髮髻,有白綾、蠅頭紙,有藥水…”
看李正口沫橫飛,李佑心裡唏噓不已,這還是當初那個被小竹戲弄的純樸少年麼,才一年功夫就學壞了啊…不過真是稍稍長了見識,果然術業有專攻哪。最後忍不住擺出長輩架子道:“舉族送你讀書,你就學了這些外道本事?”
李童生說的順口,不知不覺教育起推官叔爺,“小叔爺何必這麼老實!什麼叫本事?有本事的,自然是各尋門路,剩餘沒本事的,那隻好憑著學問去考。我的本事不就是有你這位叔爺麼。眾人誰不想法鑽營,只有成不成而已,我老老實實去考試豈不白白吃虧。人家有本事更大的,直接與大宗師打招呼了。”
你敢說我老實?不帶這樣罵人的!李佑訓斥道:“這些道理還用你來教?爺爺我比你更明白!待我問過知府再說,你回去認真準備功課,這次若考不過,我就請示族長就把你關起來讀書讀到死!”
送走李正,李佑又仔細思量,研究了一番侄孫子說的幾種方式,決定去謀取搜檢官的差事。其他的差事,雖然舞弊效果更好,但同時也需要他實際操作,很容易暴露出來被抓現行,而且往往是人證俱在,到時有口難辯。
相較之下,還是搜檢官差事風險低,不需他自己動手。就算放入夾帶懷私的考生,也可以推託說大意不慎,一時失誤,最多被申斥一番。至於李正帶的小抄管用不管用,那聽天由命了。
等李佑回到府城,發現事情比想象的麻煩,兩日間先後有七八個人拿著各種名刺來拜訪李推官。不是這個人的親戚就是那個人的故舊,還帶足了銀子,都是有交情有來往的,也都是期望李佑如果去當提調官時高抬貴手的。
似乎大家一致認定,李推官只要想,肯定可以在提調官位置中謀一席之地。
李佑第一次感到本土為官的苦惱,人情牽連太廣,要是在外地做官的,哪有這麼多人情相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悄悄幫一兩個人也就罷了,若是多了,出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啊。
他又想了想,決定先搶一個位置再說其它,不佔白不佔。就如李正所言,你不幹就有別人去幹,那便相當於你吃虧了。
本月蘇州府一大熱門話題便是將要舉行的院試,各縣童生中有點錢的也等不到考試那天,紛紛提前來到府城打探風向和尋機鑽營,貢院附近的房租一日三漲,形勢喜人。
比起鄉試、會試、殿試這大三級考試,縣試、府試、院試這小三級考試形式和內容上靈活得多。例如院試,可以一個縣一個縣分開考,也可以幾個縣合考。
蘇州府文風鼎盛,有個可容納數千人的貢院,府縣中考務經驗也豐富,所以下轄各縣的院試一起考了,這規模可能比鄉試人數還多。也省得提學官每個縣都去考一遍,
要說靠讀書混飯吃,說不容易也真不容易,看看李佑這族,幾輩子中讀書的人肯定有一些,但自有族譜以來連個秀才也沒出過。
去年虛江縣童生試,近三千人參加,最後陳縣尊錄了幾個?一百個。李佑的侄孫子李正若不是李佑幫忙通了關節,恐怕也沒這個運氣成為一百個之一。
這一百個又去參加府試,錄了五十個,可以稱作童生了。李正還是靠著李佑託了王同知,打通了府衙關節才過關。
殘餘的五十個童生,下面要參加的便是本月的院試,與本縣數百報名的往年童生一起爭奪本縣二三十個中試名額。只有中了試才能成為生員,也就是秀才,才能算是進入了士子階層,成為大明朝統治集團預備人選。
可以算算,在蘇州府這種科舉昌盛的地方,念過書的人如果在完全公平的條件下,成為秀才的機率有沒有百分之一?
但成了秀才也僅僅是起步,後面還有更漫長的刷掉半數的學校科考、錄取率三十分之一的鄉試等著你。直到中了舉人,才算改換門庭雞犬升天,進入統治集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