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2/4 頁)
節向日本驅逐艦狂衝而去。兩艘日本驅逐艦見狀幾乎把全部火力都向它撒來,爆炸和火焰瞬間就從17號驅逐艦甲板上瀰漫開。但這沒擋住這位瘋子艦長的突擊,當距離接近到2000米後,這位艦長果斷轉舵,將艦體舯部兩座雙聯發射架內的四枚600毫米重型獠牙甲型魚雷全部打向對方。2000米距離,45節的情況下即使驅逐艦也很難閃避,為首的日本驅逐艦急速規避卻還是沒能躲開被擊中的命運,但就在大爆炸發生的同時,第二艘日本驅逐艦卻也給了17號致命炮擊,一連串的炮彈鑽入了艙。
兩團幾乎同時沖天而起的黑紅色煙團,預示著一場殘酷海上游擊戰拉開了大幕。
距離交戰區不遠的舟山群島第二艦隊潛艇支隊基地內,3艘明顯比第一代大了不少的潛艇如同鯨魚般安靜地停泊在江輪旁。青島大戰立下赫赫戰功的白玉堂正指揮水兵從江輪內搬出一箱箱油布密封的貨物裝上船。
楊秋提出海軍正規化建軍目標後,各類戰艦命名規則也隨之確定,潛艇部隊一律都已蛟龍的蛟字開頭(意喻深海大澤藏蛟龍),各艦按序號排列,而內部再按不同型號細分。白玉堂現在指揮的就是去年才下水交付的蛟47號潛艇。與之前的潛艇相比,水上噸位已經放大到821噸,水下785噸,水上航速13節,通氣管10節,水下7節,6節時續航達到3300海里,水下蓄電池自持力也增加到3小時。甲板安裝一門76mm短管炮,使用專為潛艇開發的550mm獠牙乙型魚雷,艦艏4具發射管,艦艉1具。…;
1912年從德國買到耐壓鋼、蓄電池和潛望鏡等技術,並以督造為名派工人前往學習製造技術後,楊秋和海軍就非常重視潛艇,經過7年的消化和努力,終於與去年初擺脫仿造,設計建造出了自己的國產遠洋潛艇,綜合來看效能已經達到歐戰後期的德國水平,稍微遺憾的是發動機不如德國,所以續航和噸位還差了些。
“艦長,收到驅逐艦支隊電報,在我們外面發現了日本驅逐艦。”
偵電官轉來了驅逐艦戰鬥的訊息,當聽到一艘佈雷船被擊沉,一艘驅逐艦和敵人同歸於盡,死傷上百人後,水兵們都眼睛通紅。但白玉堂卻深知自己這回責任重大,所以只是靜靜的看著。當最後一箱誰也不知道是什麼的神秘貨物被塞滿船艙後,他才揮揮手下令出發。
三艘潛艇披星戴月悄悄離開了舟山群島,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
。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本文字由辛亥吧吧務提供 ============================== 衝突爆發,,日本聯合艦隊出動。。。。。。任何軍事行動的第一要素就是和時間競賽!五年前,強大的德意志帝國佔據先手,憑藉其強大的鐵路網短時間內向邊境投送數百萬大軍,短短時間就打敗比利時進入法國境內,並在隨後四年頑強的將戰火一直放在敵人境內。雖然最終因為實力、疾病和糧食等原因失敗,但其軍隊短時間的爆發能力讓那些自喻世界強軍的國家黯然失色。所以對國防軍來說,短時間內能動員起多少軍事力量是這場戰爭的關鍵。雖然鐵路網比不了歐戰,但得益於歐戰才剛剛結束,很多原本應該復原的很多老兵還沒有離開的機會,短短几天內安東城就集結起了數個師的兵力。
第五一六章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清晨的上海已經忙碌起來,幾年前還髒亂差的華區正變得越來越繁華。反倒是之前規模龐大的租界區因為德日俄三國自動或被強行撤銷後,租界區一下縮小很多。失去租界後日本領事館搬進了公共租界,和大英帝國一樣日本也不願意將總領館搬到南京,似乎想用這種方式緊跟盟友。領事館前,幾個學生鬼鬼祟祟,遠遠地見到他們後印度巡警立刻鳴哨警告。
幾張大字報和標語卻已經被貼到牆上,還有用毛筆書寫擦不掉的斥罵和怒火。
日本駐華大使小幡酉吉站在視窗,默默看著沒讓保護領館計程車兵去幹涉。馬關條約後伊藤博文等日本有志之士努力建立起來的中日特殊關係在上次中日戰爭後已經蕩然無存,兩國民眾間的敵對行為越來越多,隨著中國教育部將甲午、旅順大屠殺等等事件正式寫入教科書,中日之間的宿怨不是縮小而是擴大了無數倍!黃海衝突後,普通中國人心中的仇日思想再被點燃,報紙評論口誅筆伐,大有淹沒日本島的架勢,在這種瘋狂的鼓動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