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一個工程師實話實說。
“如果我是普通使用者,考慮到自己的收入水平,最多能夠買一臺文書處理型——這還是我能承受得起的情況下。”另外一個工程師緩緩道。
又有一個人說話:“如果我在公司用的是商用版,家裡肯定不會再買一臺,大概也會買一臺文書處理型……”
所有人腦子裡一個模模糊糊的東西漸漸破開迷障。
他們好像明白了什麼。
“所以,我要麼不買,要買就必須買兩臺!因為在公司用,文書處理機效能不夠,那就必須至少買一臺商用機,可如此一來,這等於還是買了一臺小型機,與現在有什麼不同?如果家裡自己使用,就還要買一臺文書處理機!兩種機型完全不同,兩套作業系統,軟體無法共通——靠!這還是個人計算機嗎!”第一個發言的工程師罵了一句粗話,如夢方醒。
譁!
許多人都叫了起來。得到郭逸銘提醒,他們之前就覺得這其中邏輯上好像有問題,但直到現在,他們才恍然大悟。
DEC想設計一款個人計算機,顧名思義,就是給個人使用的。三款產品,看起來很美,滿足了所有群體的需求,但靜下心來才發現,原來他們根本就無從選擇!
科研人員買得起科研型專業版嗎?
不見得!
因為其價格雖然比PDP-11有所下降,但也有其三分之二,不會低於三萬美元。昂貴的價格,與小型機沒有多大區別,三萬都肯出了,還不如咬著牙去買一臺全效能的小型機。
專業版如此貴,商用版顯然也便宜不到哪去。
公司資料運算處理,AppleII雖略有不足,但也勉強夠用了。而AppleII價格才只有彩虹100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
到了這個地步,他們哪裡還不明白,DEC看似周全的研發計劃,根本就是夢囈。空中樓閣看起來很美,揭開其畫皮,原來不過是一包草!
市場這東西,要麼不去佔領,要佔領就必須同時滿足所有使用者群體的共同要求。專業人員的要求、商業使用者的需要、普通個人家用,如果全部滿足的話,DEC的個人計算機,使用者要麼不買,要麼就必須全買。三種產品三種作業系統,軟體無法互換……
這就是一款自相矛盾的研發設計!
奧爾森雄心勃勃,或者說是孤注一擲,寧可被人說他食言,也要奮力一搏。集結DEC強大的研發實力,研發的產品竟然還沒上市,就被證明為一個失敗的冒險。
產品目標的定位,原來如此重要!
所有人都冒出了一身冷汗,許多考慮建議公司也多研究幾款個人計算機型號的人,羞愧地低下了頭。生動的例子擺在面前,郭逸銘反覆叮囑的設計原則,是如此的重要,至此他們才真正有所領悟。
郭逸銘看他們表情,知道他們明白過來了。他也不意尤過甚,只要他們從DEC失敗的產品型號定位中領悟到東西就好,沒有必要逼迫大家一一表態,承認錯誤。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他希望員工們能夠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而不是自己掏錢說“交學費”。
DEC,就為他們交了第一筆學費。
很慷慨。
“我想大家開始明白,什麼是針對目標使用者的產品設計了。好,接下來,我們來總結一下,假如我們要設計一款讓所有客戶都接受的個人計算機產品,它必須要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他將眾人從沮喪自責中拉出來,重新將話題引向正軌。
………【第三十九章 DEC掏錢幫交學費】………
9月12日,夜。
從國內過來的工程師首次濟濟一堂,參加公司召開的研發會議。從7月第一批工程師到來,隨著紐約、華盛頓、休斯敦等地的計算機大賣場先後投入營業,公司手中的資金日益充裕,在國內招收了更多的退休科研人員、工程師、技術工人,第二批、第三批工程師也陸續來到。
坐在這裡的,主要還是首批過來的。他們經過一段時間接觸,透過工作實踐,對國際最新計算機科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結合公司、國內的研發、製造能力,他們也有著相對成熟的看法。
會議由郭逸銘主持,霍克對技術不太懂,沒有參加。
“大家好,這是我們第一次召集大家,對公司未來研發專案展開討論。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已經參股DEC,對方允諾,將為我們研發自己的微處理器提供相關技術支援。現在召集大家,就是對我們接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