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3/4 頁)
“這樣的做法;比如侵害到士紳富戶的利益;他們必然要反彈;晚輩在江寧縣;與東林書院和復社;進行了辯論;士紳富戶接受了朝廷諸多的恩惠;值此危難之際;也必須做出來貢獻;他們應該清楚;流寇不能夠被清剿;百姓的溫飽不能夠得到解決;最終是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利益的;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一些縣城;被流寇攻破之後;士紳富戶的遭遇;是擺在大家面前的;若是認為自己身處南方;不會受到影響;那就大錯特錯了。”
“士紳富戶上繳了賦稅;確保了朝廷有著足夠的收入了;如此一來;朝廷能夠動用人力和物力;不斷給予饑民和流民賑濟;避免他們因為走投無路而造反;或者是搶劫作亂;此種情況下;朝廷剿滅流寇;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晚輩的這些想法;必須要得到輿論的支援;畢竟我大明朝;讀書人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且不說朝廷文武官員;就是社會上的諸多士子;也是受到眾人尊敬的;他們的作用不能小覷;他們能夠影響到一方的百姓;晚輩以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天下讀書人形成共識;共同來應付危難;如此這等政策;就易於推行了。”
“中興學社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團結讀書人;吸引士子;學而優則仕;讀書人都是關心朝政的;都是想著能夠為朝廷盡力的;但不可能所有的讀書人;都入朝為官;中興學社成立了;能夠讓士子有地方說出來自身的想法;學社更能夠傳播朝廷的思想;感染這些讀書人和士子;如此形成了良性的互動;一定能夠產生最好的效果。”
“中興學社之所以在南舊立;晚輩也認真考慮了;南方暫時富庶一些;更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在那裡興辦學社;能夠形成足夠的影響;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團結讀書人;真正形成重要的力量。”
孫承宗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微笑。
“老夫算是明白了;蘇大人的考慮;可謂深遠啊;蘇大人在皇上的面前;曾經說過;做事情不能夠一蹴而就;要慢慢來;看來這成立中興學社的事情;就是具體的體現啊;老夫很是佩服;其餘的話;就不多說了;需要老夫做什麼;蘇大人儘管安排。”
蘇天成連忙站起來;對著孫承宗稽首。
“晚輩萬萬不敢隨意安排;大人已經知道了裡面的一切;晚輩也不敢多嘴了;晚輩就是有些擔心;大人遠離故土;是不是有些為難啊。”
“哈哈;這是什麼話啊;老夫年紀雖然大了;但還能夠吃飯做事;身體也沒有問題;賠上這把老骨頭;跟著蘇大人到南京去;若是能夠做出來一番事業;死也瞑目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
原則性的事情確定下來了;蘇天成心裡的石頭落地了;只要孫承宗到了南京;這中興學社成立之後;只怕是東林書院和復社;都要遭受重創的。
不過;孫承宗的家人;必須要考慮;而且孫承宗的年歲大了;身邊無人照顧;肯定是不行的;若是在南決現了什麼問題;那就真的是自己的罪過了。
中興學社的創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絕非嘴上說的那麼簡單;朱由檢御筆書寫了中興學社的名字;這代表著學社完全是官方性質的;但學社不能夠按照官府的規矩來興辦;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必須成為學社的宗旨;如此一來;孫承宗需要嘔心瀝血;花費心血。
“大人;晚輩考慮的有幾件事情;還請大人定奪。”
“哦;還有什麼事情啊;老夫可是做好了準備;即刻就要出發的;南京的情況;老夫已經知曉一些了;那東林書院和復社;也太猖獗了;時間是不能夠耽誤的。”
“晚輩以為;成立學社;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大人從北方到南京去;生活方面;難免有些不適應的地方;晚輩儘管年輕;剛剛到江寧縣的時候;也是好一段時間之後;才適應南京的氣候;故而晚輩建議;大人要帶著部分的家人;一同趕赴南京。”
“這不行;堅決不行;如此亂了禮制;蘇大人萬萬不要這樣說;老夫知道你是好意;這件事情。不要再提了。”
“不行;晚輩是經過仔細考慮。才提出來這等要求的;大人一心為了朝廷;含辛茹苦幾十年;令百官敬仰;若是到了南京;生活起居方面;都無人照顧了;晚輩內心不安。再說了;皇上的聖旨中間;也明確說到了;令大人的家眷;跟隨到南京去。”
孫承宗驚的站起來了;他萬萬沒有想到;和蘇天成說了這麼半天。蘇天成的手裡;居然還有皇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