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2/4 頁)
意;孫承宗已經知道了。
這裡面的安排。蘇天成是不知道的;朱由檢為了孫承宗能夠爽快的答應到南京去;特意安排了錦衣衛;以最快的速度;將蘇天成的來意告知了;而且將相關的奏摺;也帶到了高陽縣;可以說。在蘇天成到達高陽縣之前;孫承宗已經進行過詳細的思考了。
蘇天成跟隨在孫承宗的身後;直接到了書房。
這樣的安排;再次出乎了他的預料;一般來說;自己首先是到會客廳的;寒暄一陣子之後。若是有什麼大事情需要商議;接著到書房去;可來了之後;直接到書房;說明孫承宗已經知道自己的來意了。
蘇天成不僅想到了朱由檢。
他對朱由檢的看法;徹底改變了。不管朱由檢是不是有些做作的意思;人家身為皇上;九五之尊;在自己面前;不需要做出來什麼姿態。看來歷史書中;對朱由檢的描寫。還真的是反過來的;人無完人;自己憑藉的是穿越的優勢;要是也出生在這個時代;接受的是同樣的教育;不見得有多麼遠見的卓識;想想以前那個蘇天成;還不是窩窩囊囊的。
孫承宗知道自己的來意;一定是朱由檢事先通報了訊息;在這樣的小事情上面;朱由檢能夠如此的細心;看來他對臣下的信任;還真的不是嘴上吹出來的。
高陽縣知縣也跟隨進入了書房;知縣很是聰明;坐下說了幾句話之後;找了一個託詞;起身離開了書房;他清楚;蘇天成和孫承宗之間;一定是大事情要交談的。
“孫大人;晚輩此次到高陽縣來;有兩層意思;一是專程來拜訪大人;二是請大人出山;主持中興學社的事宜。”
蘇天成非常的直接;開門見山;沒有什麼寒暄;既然孫承宗已經知道了事情;說那麼多的套話;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孫承宗微微點頭。
“蘇大人在江寧縣一年多時間;創辦了江寧營;戰功赫赫;實在令人敬佩啊;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夫雖然離開朝廷;聽到這些事蹟;也是熱血沸騰啊。”
蘇天成臉上帶著微笑;內心有些嘀咕了;孫承宗不直接回答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卻說到了自己剿滅流寇的事情;這是牛頭不對馬嘴啊;不過;自己要有足夠的耐心;既然孫承宗好一句擺出來了這樣的姿態;開門迎客;內心一定有了定奪。
“晚輩的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況且;依照晚輩的認為;純粹的剿滅流寇、抵禦後金的騷擾;是不能夠從根本上起到作用的;若是朝廷的財政危機不能夠解決;不能夠讓老百姓豐衣足食;流寇的侵擾就不能夠平息;這些年來;流寇四處侵襲;遭受打擊之後;能夠很快的再次集聚人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各地的饑民和流民太多;農民沒有飯吃了;無奈跟隨造反的。”
孫承宗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再次微微點頭。
“後金的騷擾;更是心頭大患;他們入關搶劫殺人;搶奪財物;令我大明百姓不得安寧;而且這些年來;有著愈演愈烈之勢。”
“再說我大明的百姓;這些年來;災害連連;老天總是與我大明朝作對;老百姓飢寒交迫;甚至與賣兒賣女;晚輩聽說;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慘劇;如此的情況下;官府若是不能夠拿出銀子來賑災;安撫百姓;這些人;隨時都能夠成為流寇的兵源。”
“晚輩在江寧縣;想了一些辦法;主要就是安撫百姓;讓農民能夠有飯吃;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安居樂業了;社會自然就穩定了。”
孫承宗忍不住開口了。
“蘇大人;你說的這邪;很有道理啊;不過;這成立中興學社;與解決農民的災荒;包括剿滅流寇、抗擊後金的侵襲;有著什麼比如的聯絡嗎;再說了;中興學社遠在南京;距離北方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蘇天成微微愣了一下;看來孫承宗果然知道一切的事情。
“大人說的是;表面上看起來;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可只要仔細分析一下;他們之間的聯絡;是很密切的。”
“願聞其詳。”
“想要百姓豐衣足食;僅僅減輕他們的賦稅;是沒有多大作用的;若是他們沒有飯吃了;田地裡面沒有收成了;不管如何的減免;他們依舊要餓肚子;這個時候;官府必須要拿出來銀子和糧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可這銀子和糧食;不是憑空出來的;晚輩在江寧縣的時候;想到的辦法;就是讓士紳富戶和商賈;做出來貢獻;讓他們承擔絕大部分的賦稅;晚輩已經仔細調查過了;他們拿出來這些賦稅;對自身來說;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