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3/4 頁)
江寧營了,至於說已經發放的銀兩,作為補助,江寧營不會要回來的。
家眷跟隨出發,但不能夠干擾軍士。
第一批出發的軍士,蘇天成親自帶隊。
第二批的軍士,孫承宗帶隊,第三批的軍士,鹿善繼帶隊,第四批的軍士,劉鐵漢帶隊。
出發的時間到了,這一次的行軍,前後一個月的時間。
孫承宗和鹿善繼看著出發的人流,感慨萬千,他們是欣然接受任務的,這裡面大部分的軍士,都是他們的老鄉,這些人,在不長的時間之後,會成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想到這些,兩人就很是激動的。
“孫大人,鹿大人,晚輩先行一步了,晚輩在江寧縣,等著兩位大人。”
“好,好,老夫也恨不得馬上出發啊。”
蘇天成看了看劉鐵漢。
“劉鐵漢,你最後出發,任務要重一些,特別是那些隨軍的家眷,一定要注意,此去路途遙遠,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事情的,要妥帖的處理好,需要開支銀兩的地方,不要心疼,該花的銀子,一定要花的。”
“屬下牢記大人的教誨。”
蘇天成笑了笑,上馬了,他衝著孫承宗等人抱拳之後,躍馬上了官道,朝著遠方而去。
孫承宗和鹿善繼,在縣城外面,站了很長的時間。
好久之後,孫承宗才慢慢開口了。
“善繼,可惜老夫的年紀大了,難以親自上陣殺敵了,想到以前在遼東的歲月,有著很多的感慨啊,那個時候,你我也是戰戰兢兢的,面對後金的騎兵,有些束手無策,只能夠是固守城池,難有機會面對面鏖戰,大淩河一戰,一直都是老夫心中的痛,現在看來,解開這個疙瘩的時間,不會太長了。”
“大人,我也有這樣的感受,蘇大人了不起啊,年紀輕輕能夠訓練出來如此強勁的江寧營,來rì必定是我大明的擎天巨柱,這次到了江寧縣,若是不能夠辦好中興學社,我絕不回定興縣。”
“是啊,老夫先前沒有感受到,此刻才想到了,中興學社,太重要了,就說這江寧營需要的開銷,不是小數目,若是這些負擔,悉數加在農民的身上,江寧營根本無法維繫的,唯一的辦法,是讓那些士紳富戶,做出來貢獻。不過,這也不是輕鬆的事情,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皇上召見的時候,說的那些話,很有深意,老夥計,我們會遇見很多的困難,到時候,我們可要一起來堅持。”
“大人放心,我這把骨頭,就賣給中興學社了。”
“哈哈,有這樣的信心就好,我們有什麼可怕的,人說七十古來稀,老夫已經七十一歲了,偌大的年紀,能夠做出來這等的大事,已經滿足了,老夫已經將中興學社,看做了又一個大淩河了,這次要是戰敗了,老夫也沒有顏面,苟活於世了。”
“大人不要忘記我了。”
一邊的劉鐵漢,聽見兩位老人的對話,低著頭在想些什麼,或許他也覺得奇怪,自家大人,怎麼有著這麼大的能力,竟然讓兩位前輩,死心塌地的辦學社了。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二章 榜樣的作用
每天急行軍一百里地;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的;兩千五百人;始終要保持一致;而且要互相照顧;畢竟能夠被選中;能夠進入江寧營;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事情;如果說在行軍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的問題;遭遇淘汰了;那是掉面子的事情。
再說了;家眷也跟著出發了;能夠讓家眷吃飽飯;不受凍捱餓;這是巨大的誘惑。
所以說;這些剛剛被招募的軍士;出發的時候;表現出來了高度的團結;互相照顧;互相鼓勵;不讓一個人落下。
這種氛圍;蘇天成能夠感受到;這也是他的目的;大家同在江寧營;就是一個整體;如果說自私自利;只知道保全自身;這樣的團隊;不可能有戰鬥力。
不要小看這一次的行軍;裡面蘊含的意味;是非常深刻的。
行走的線路;是一路往南;經過北直隸的河間府、廣平府;進入河南;經過河南的開封府、歸德府;進入南直隸的鳳陽府、滁州;進入應天府。
出發不久;前方的官道上面;等候著幾個人。
騎馬在最前面的蘇天成;有些奇怪;招募軍士的事情;已經結束了。
看見蘇天成過來;幾個人迎上來了。
王大治有些緊張;不自覺的靠攏過來。
很快;蘇天成認出了前方的幾個人;為首的兩人;赫然就是孫承宗的孫子孫恩明和孫恩宗;後面的兩個年輕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