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2/4 頁)
止流寇四處流竄,只要在陝西、山西和河南等地,扼守主要通道,就能夠防止流寇四處騷擾。”
孫承宗點點頭,贊同了這樣的觀點。
“大人,下官還有一絲擔心,朝廷大軍遭遇重創,這等的訊息,後金恐怕是知道的,若是在這樣的時候,他們發起攻擊,趁渾水摸魚,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孫承宗看著蘇天成,眼睛裡面,射出了精光。
“蘇大人考慮的很有道理啊,老夫早就察覺了,每次流寇大規模鬧事的時候,後金都會藉機騷擾,頗有些裡應外合的味道了,老夫已經嚴令大同、宣府一帶,加強戒備,山海關和雁門一帶,更是需要注意的。”
“如此安排就沒有問題了。”
“看來蘇大人對全域性性的戰略,早就有思考的,如此甚好啊,若是有機會了,老夫還是要時常找到蘇大人,相互磋商的。”
孫承宗暫時沒有提到江寧營,這是蘇天成倍感欣慰的,若是這位老大人開口了,要求江寧營開始剿滅流寇,他還真的不好拒絕,如今孫承宗統領剿滅流寇的事宜,戰略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是大好事,江寧營能夠加緊修養,河南府也能夠逐步的發展。
下一步,蘇天成要開始考慮江寧營的建設事宜了,他是穿越人士,不管怎麼說,對於熱兵器,有著非同一般的認識,江寧營建設的目標,還是要朝著熱兵器的方向發展。(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五章 畢懋康
孫承宗提到了畢懋康,如今的畢懋康,正在兵部所屬的軍器局,努力鑽研軍械,據說一種新型的鳥銃,快要研製出來了。
得知這個訊息,蘇天成如同打了雞血,他知道,這個所謂新型的鳥銃,就是取代火繩發射的燧發槍。
朱由檢和朝廷文武大臣,還沒有完全認識到火器的重要性,雖然說朝廷在火器的研製方面,花費了大氣力,但沒有匹配的軍隊建制,根本就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火器的作用。
這是蘇天成的任務。
江寧營的建制,與普通的衛所軍隊,已經有了天壤之別,從軍士的組成方面看,剔除了軍戶制度,所有的軍士都是專業的,雖然著力點依舊是在騎兵方面,這只是從建立初期的實際情況出發的。
神機營的建設,一直都有些滯後,主要還是火器的缺乏和落後,中都之戰,神機營損失慘重,令蘇天成有了深刻的認識,這種混編的情況,完全不適應軍隊的建設和發展了。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內心誕生了。
朝廷在兵部設立了兵仗、軍器二局製造火器,後來准許各省生產銅火炮、手銃之類的火器,朝廷對火器的控制非常嚴格,決不允許外洩,不過,隨著朝廷財政的緊張,對地方控制能力的減弱,軍器慢慢的洩露出去,南方不少的鹽商,暗地裡做起了走私軍器的生意,這裡面,有著官吏的身影。
好在生產火器的工藝,一直都沒有洩露出去。
一段時間,朝廷軍隊大量裝備火器。戰鬥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遺憾的是,因為孔有德等人投靠後金,大量的火器流落到了後金的手裡,當初山東登州的叛變,朝廷遭遇最大的損失。就是軍器的流失,作為抗擊後金重要的後勤基地,登州存有大量的火器,這些火器,隨著孔有德投靠後金,悉數歸後金所有了。
皇太極專門成立了漢軍一旗。稱呼為烏真超哈,就是重兵的意思,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漢軍多使用大炮等重型武器。
可以說,隨著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投靠後金,大明朝的邊關愈發的危險了。火器方面,明軍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後金攻打城池的時候,開始使用漢軍,使用重型火炮,這樣可以減少傷亡,也能夠更容易攻下城池。
作為穿越人士,蘇天成明白。未來的兩百年時間,人類文明進步的步伐,大幅度加快,軍事文明也是一樣,處在轉型時期,封建軍事文明開始了向現代軍事文明的過渡,原有的封建軍事文明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新型的現代軍事文明已經嶄露頭角。
明朝處於全世界領先的地位。
可惜的是,隨著大明朝的滅亡,這種領先的優勢。開始大踏步的倒退,中華大地倒退的同時,西方的軍事文明進步神速,經過百年之後,落後捱打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穿越的蘇天成。如果不能夠改變這樣的情況,可以找塊豆腐撞死了。
蘇天成沒有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