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地之中,體自然之”形,身者,yīn陽之jīng氣也;xìng者,五行之正xìng也;情者,遊魂之變yù也;神者,天地之所以馭者也。也就是說,人為yīn陽之jīng氣所構成,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為人之本,人應該與自然合而為一。
(3)“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想追求
何晏、王弼提出名教與自然的問題。他們認為,名教出於自然,二者是一致的。這就是說,封建秩序是自然的秩序。阮籍揭露了名教的偽善xìng。嵇康則尖銳地批判名教,認為名教與自然是矛盾的,只有“越名教而任自然”才能夠恢復淳真質樸的至德至善。
從“萬物一體”的宇宙觀出發,認為既然萬物為一體,自然為一體,那麼,儒家設名分、講仁義、論是非等等行為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是產生弊病的根源。阮籍在《大人先生傳》中說:“汝君子之禮法,誠天下殘賊亂危死亡之術耳!”嵇康批駁儒生“六經為太陽,不學為長夜”的論調說:“以六經為”蕪穢,以仁義為臭腐,……於是兼而棄之,與萬物為更始,……則向之不學未必如長夜,六經未必為太陽也。他們對於那些恪守封建名教的“君子”充滿了鄙視之情。
他們進而對於封建**制度下的君主和官僚階層進行了抨擊:“蓋無君而庶物定,無臣而萬事理。……君立而虐興,臣設而賊生,坐制禮法,束縛人民,欺愚誑拙,……假廉而成貪,內險而外仁……”這些思想與此後《抱朴子》中所記載的鮑敬言反對君主統治的無zhèng fǔ主張遙相呼應。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實際上是在封建名教壓迫下的痛苦靈魂的吶喊。
.郭象對玄學的深化
郭象(公元252_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洛陽)人。《晉書.郭象傳》說他“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太尉王衍每雲:‘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閒居,以文論自娛。其主要著作是《莊子注》,相傳他是在向秀註釋的基礎上增改而成。另外,他還有《論語體略》(或稱《論語隱》)一書,現已佚失,只有部分內容保留在皇侃《論語義疏》中。郭象雖說是注《莊子》,實際上是借《莊子》來發揮自己的學說。
(1)“獨化”說的神秘主義世界觀”
郭象哲學思想的核心是他的“獨化”說。他用“獨化於”玄冥之境的觀點,說明世界萬物的生成、變化以及萬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郭象之前的玄學家有尚“無”之風,王弼提出“以無為”本,,的思想。這種“貴無”論受到了裴頠的批判。郭象接過裴頠的“崇有”論,把裴頠堅持的“無”不能生“有”,“始”生者,自生也等觀點,加以絕對化、神秘化。
他認為老莊所說的“無”並不能生成萬物。他說:“夫莊”老之所以屢稱無者,何哉?明生物者無物而物自生耳。(《在宥注》)亦即任何事物的產生、存在和變化,都是無原因、無目的、無條件的,自然而然地孤立生髮出來的:“萬物皆造於”自爾(《達生注》),“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不知所以因”而自因”(《齊物論注》),不需要任何力量的主宰。郭象概括他對於天地萬物生成的主要觀點是:“上知造物無物,下知有物之自造。”(《莊子注》序)對於天地萬物“自生”、“自造”“的情況,郭象用“獨化”說來進行描述。
郭象將“獨化”層含義:一是說,天地萬物的生成和變化都是自然而然的。如他說:“自然即物之自爾耳”“(《知北遊注》),又說萬物必以自然為正,自然者,不為而自然者也,,(《齊物論注》)。從這點上看,其“獨化”說具有反對宗教神學造物主的意義。二是說,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都是各自dú lì、互不相關而發生的。這也就是他常說的,天地萬物“突然而自得”(《天地注》),“突然而自爾”(《知北遊注》),“掘然自得”(《大宗師注》)等等。這一觀點為“獨化”,說染上了極重的神秘主義sè彩。
郭象突出了萬物dú lì生長而無所資借的“獨化”特徵,注重從內部尋求萬物發生、發展的原因,突出主體自身的力量,這在封建社會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郭象未能將之引向對於人的主觀努力的崇尚,促使人們去發現和肯定自我的價值,而是走向了“惟命之從”的命定論。
(2)“惟命之從”的命定論
郭象認為,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或者說“獨化”,所以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完全是由“命”或“理”決定的,即所謂“唯在命耳”(《德充符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