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氣。也堆了客氣的笑,道:“那鏡湖確有鯉魚,原先本王就曾釣到過。”
長公主也加入進來,狀似親暱自然的笑言湊道:“既然真有,不釣也罷。俗語說鯉魚跳龍門,可見鯉魚是福兆!”
溶月點頭附和:“還是公主想的周到……如今,百姓就需要福兆。”
長公主嘆氣:“唉!可不是,這戰火之年,最是苦了百姓。”
誰說不是呢,溶月沉默,面對苦難,人往往更容易心生惻隱之心。
“皇姐別太憂心,西北戰事很快就會結束。雖然邊境百姓流離失所,但皇上已撥了大批錢糧撫卹。”明親王正正身子,肅敬的對長公主勸慰。
希望政令暢通,落到實處!
溶月心裡祈願,嘴上還是忍不住把之前的困惑說出:“如今已過春耕,這些流民遠離故土,意味著這一年都不會有收成。朝廷養一年,開銷不是小數。況且還有明年?他們是否還可回去故土?是否還可以耕種?這些都規劃好了,才是長久之策。”
明親王聽完、神色略肅:“皇后娘娘所言極是。朝廷這幾年連年征戰,國庫已是漸薄。”
長公主深以為然,面帶憂鬱,暗自點頭。溶月思忱片刻、接著說道:“這撫民之策,施錢糧是當務之急,但要想解決流民根本的問題,還的多斟酌斟酌。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明親王目光微閃,風姿謙碩:“皇后娘娘此言和皇上不謀而合。”
溶月聽完,勉強笑笑、不再說話。敢情當權者早就想到了,暗自嘲笑自己還是幼稚,皇帝可不就是最善於考慮和應付這些問題的麼!
***…******………
明親王夫婦離開後,溶月和長公主呆在蒼穹院。間接的,長公主也接受了溶月的一些生活見解和習慣。比如早飯加吃水果、飯後散步、睡前喝牛奶、不見客就不上妝等生活細節;兩人相處融洽,儼然密友。
一日午後,兩人坐在鏡湖旁的亭子裡。碧空如洗、鳥語花香,兩人吃著茶點,閒話家常。
“溶月,那日你說魚漁,可是有什麼好的法子?”長公主問溶月。
溶月呆怔片刻,才反應過來。長公主貴為公主,難得還能如此憂國憂民。
“其實溶月也沒有特別好的法子,就是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力更生。”這是她的經驗之談,別人再幫,也沒有幫你一輩子的道理。
“那你可是有什麼主意?”
長公主往她身邊湊了湊,看著明眸皓齒的皇后,像是肯定她有主意似的。溶月被長公主看的有些不自在。要說主意,也有幾條。只是她聽到明親王既說皇帝已有主意,估計想的比她只多不少,何必班門弄斧。
“公主!後宮不得干政。皇上英敏神武,那些事還是交給皇上吧。”
長公主聽溶月這麼說,不免有些失望;小的時候,父皇就經常和母后商量朝事。自己耳燻目染,才養的自己不是那素常閨閣公主。
雖說現在的皇帝不是胞弟,但這江山終究是祖宗的江山、父皇的江山。自己為父皇,連終身的好姻緣都舍了。如果可能,是真的想做些事,這些日子相處下來,皇后平易近民、大智若愚。但每次談到皇上,涉及朝政,她都是畏縮不前,防範甚嚴。
溶月見長公主、沉寂下來,愁眉鎖眼,心裡有些打突。難得有個還能相談的朋友,溶月實不想弄僵關係。
“其實那些主意,我也不知能不能解決問題。想來大的方面,皇上必定有萬全之策,如果公主有興趣,不如就力所能及的做些小事,幫襯著安置潭柘寺的流民,算是打發時間?”溶月眨巴幾下眼睛,試探道。
“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幫一個是一個!皇后快說來聽聽?”長公主聽後,立馬又有了精神。
溶月見她滿臉急切真誠,不由莞爾:“我尋思著,多的我們幫不了,就只能幫幫眼下這幾百人。如果那些流民能做工,就有了工錢,有了工錢,就能養家餬口……他們原先大多務農,除了種地,也不會別的。就是有招工的,也不會收下他們,所以除了給他們施粥飽腹以外,還的讓他們有長久的飯碗,這個,就得對他們進行培訓。”
“培訓?”長公主饒有興趣的追問。
“就是讓他們學習。”溶月解釋:“……學會怎麼做工——比如去帳房的,會識字算賬;去後廚的,會炒菜煲湯;去繡房的,會繡花裁衣……反正就是幫他們自食其力。”
長公主激動的站了起來,神采奕奕、喜出望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