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頁)
不曾嚎啕大哭,只是努力地找著。
人人都注意著御座這邊的情形,這一幕自然看到了,離得近一些的甚至將那一聲聽得真真的,不由得在心裡嘀咕起來:誰說四爺家的八阿哥不會說話的?這訊息也太不可信了!
康熙面上含笑吩咐奶嬤嬤抱了默默下去,暗中卻深思不已,心頭莫名多了幾分不安,這樣親近徽音的孩子,真的能收攏到他這邊嗎?
大人間的相互算計,重回自家額娘身邊的默默是不知道的,他一看到徽音便綻放出笑顏,暴露出四顆小牙表達著內心的歡喜。
總體來說,這個年宴過的還是湊和的。
……
康熙五十年正月底,康熙點了三至十七的所有皇子,以及滿漢重臣浩浩蕩蕩去渤海灣閱兵了,由於地方不遠,政務什麼的送過去也行,所以除了加強些京城的守衛,旁的倒沒什麼了。
這次閱兵,被大清帝國稱之為“海東青”儀式,在後來的歷史上,成為了大清帝國軍事崛起的標誌,被無數滿人引以為豪。據說,這次閱兵中,康熙皇帝站在大清第一艘旗艦上用雙筒的軍事望遠鏡觀看了全程,隨行的皇子大臣亦是掩不住的震驚,由於那艘旗艦名為“海東青號”,因此這次閱兵便以此為名,載入了史冊。
本來看到特意設定於海面上充當戰略目標的漁船,被旗艦周圍的護衛艦上的大炮轟炸粉碎時,康熙是喜形於色的,誰知負責指揮的將領在演習之後覆命時,卻單膝跪地請起了罪,說是轟炸失誤,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請皇上降罪處罰。
這下所有人面色都驚異了,敢情這還不是最佳水平?結果康熙細問一番才知道,今日的演練比平常失了些準頭,時間也拖得久了點,按他們定下的軍規,是要加重訓練的。
不過這個規模不大的海軍給眾人的刺激還不算最大,下了旗艦上岸後,他們竟然見到了三個不該出現在這裡的人,直親王、理親王和十三貝子,於是,除了康熙以外,大家都懵了!
胤禛同他的兄弟們一樣,震驚、迷惑、驚疑、深思……完全不足以描述出內心的萬一,不過他還有一些驚喜,本以為十三弟還在受罪,誰知這小子居然在這裡,隨即他又多了些憂慮,皇阿瑪藏得如此嚴實,是不是有意讓十三弟……?
閱兵僅僅佔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聖駕就返京了,隨同的還有一些年輕的面孔,均是這一次脫穎而出的軍事人才,有海軍,也有陸軍。而胤禛,卻被康熙留了下來,對外說是有些天津的差事,可實際上是胤祥私下求了,才得的恩典。
二月下旬,胤禛告別十三阿哥,從天津踏上了返京之路,而京城的莫璃卻因事離了京。
京城之地,乃是大清最重要的城市,道路也是四通八達,可這樣的大城市周邊,總有些地方是荒蕪人煙的,就比如胤禛回京必經的一處官道,也比如莫璃慢悠悠晃過來正巧路過的地方。
“四爺?”莫璃表現出了驚訝,她要去辦徽音交待的事,明明到京城的路那麼多,他們居然還會遇上,要不要這麼巧合啊?
胤禛眸光微頓,眼神沉了沉,淡淡開口道:“這條路返京最快。”若非十三弟說了,他還一點都想不到,這個出身低微、氣勢不弱的神秘女子,擁有極高的軍事能力,那練兵的手段、陸陸續續說出來的戰策,無不讓人心驚佩服。今年的閱兵真是給了他莫大的喜悅,十三弟直言衷心,又在這支海軍中有一定地位,如果大哥和二哥真的如徽音所說的那樣被“流放”,即使皇阿瑪再派誰到海軍中,他也無須擔心了。
“四爺說的是。”莫璃只帶了一個隨同辦事的人,笑著應了一句就打馬準備離開。巧遇而已,沒必要放著事情不做,上趕著湊上去,雖然徽音要她做的事不急,但是頭先年氏那檔子事她還沒忘,若非這男人,徽音也不至於那麼危險。
胤禛目送莫璃策馬與他擦身而過,什麼也沒有說。他現在不清楚皇阿瑪和徽音所做的事,但是莫璃一人造成的影響,他卻是從十三弟口中聽到了,不同於十三弟,他除了覺得震驚還有懷疑,甚至還有猜忌,假如沒有徽音,他定會毫不猶豫地殺了莫璃。
一旦涉及兵權,這就成為了帝王大忌,畢竟……沒有一個掌權之人希望出現下一個宋太祖!
馬蹄聲漸漸弱下去,胤禛閉了閉眼,什麼都不知道的感覺真糟,可偏偏他還不能去查去問,刨除感情因素,他現在最慶幸的就是,徽音嫁給了他,而且不會傷害他,否則那才是最糟糕的局面!
“走吧!”胤禛吩咐一聲,踢踢馬肚子讓周圍的侍衛繼續趕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