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2/4 頁)
院規劃局和農業局的技術人員在考察了這些土地之後一致認為,沒有足夠的化肥,在這樣的土地上種植什麼農作物都是無法保證產出的。在濟州島上建設一座小型的化肥廠以保證濟州島軍事基地的糧食生產勢在必行。
艦隊運載的物資有限。五艘集裝箱船廢了很大的力氣使用人力的方式(復興黨治下的港口設施早就全面蒸汽化了)將物資解除安裝下來之後,五艘集裝箱運輸船就和五艘運兵船一起立即返航,準備繼續運輸後面的人員和物資。
不要看那一艘巡洋艦和五艘戰運兩用炮艦沒有和他們一起回航。實際上並不需要擔心這十艘兩千噸級的運輸船的安全問題。要知道,雖然是運輸船,這些船上也都安裝了一門一百毫米口徑的克虜伯艦炮和兩門七十五毫米口徑的海陸兩用克虜伯炮。而且每艘船上也都有前二後一的三架加特林機槍。
雖然每艘船上的機槍都被留在了濟州島基地。但是憑藉著先進的艦炮和兩用炮和一百五十名全副武裝的復興黨海軍官兵,在這個時代裡,也是完全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的。
艦隊和基地,也就是說第一艦隊的海軍和陸戰隊和隨船而來的生產建設兵部隊是兩個互不同屬的單位。
第一艦隊執行的是軍事任務,生產建設兵部隊執行的是建設任務。因為生產建設兵團也是接受了全面軍事訓練的二線部隊,所以基地的安全也不需要由艦隊方面負責。
復興黨講究是雷厲風行。第一艦隊上層有沒有矛盾可和基地方面沒有什麼關係。在生產建設兵部隊全部上岸之後,和艦隊方面互不統屬的基地指揮部立即就開始了基地建設的工作。
因為隨船而來的物資比較緊缺,所以在防禦體系的建設上,基地指揮部使用了鐵絲網和石頭牆混合的建設方式。
鐵絲網數量不足,那基地方面只能就地取材,用濟州島上唯一豐富的資源火山石來和少量的水泥來修建石牆。
兩千人想要修建兩萬人使用的生活和生產設施,肯定是力不從心的。在這種情況下,僱傭濟州島本地的勞動力就成了一種必然。 時空之門1619
———————————————————————————————
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
。。。
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
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該問的問,不該問的不問。這樣的處事道理,現代人往往把它作為重要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素質。可是在明朝末年這個時代,一個普通的大戶人家的家奴就知道的非常清楚,執行的非常徹底。
趙家富是南直隸的一個大海商家的家奴。他家幾代人都在這個趙姓海商家生活,全家人都是這個大海商家的家生奴僕。
江南地區的海商的貿易行為,主要還是針對日本和南洋的。不過因為朝鮮方面也有一些貂皮人參之類的特產,所以走北方航線和朝鮮做生意的雖然不多,也還是有的。
南直隸趙家的主要業務也是針對南洋地區的。自從復興黨的工業品大批次的進入江南市場以來,復興黨的工業品也成了趙家的重要貿易內容。在這些江南的大地主大商人眼裡,復興黨是不存在的,只有復興商社這個商業組織存在。他們認為復興商社就是王書輝這個在荊州地區勢力頗大的郡王女婿經營的產業。
因為大部分江南地區的地主豪紳們都知道枝江王府和南北兩京的那些大太監的關係非常的熱絡,所以即使復興黨的工業品傾銷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利益損害,可是他們還是對復興黨採取了一種防範中合作的態度。
和那些背景複雜的江南大地主大商人不同,趙家屬於那種買賣很大,但是背景比較淡薄的型別。趙家一直巴結著南京的鎮守太監,透過這個太監的關係,趙家和復興黨的商業合作一直比較緊密。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得知復興黨南京辦事處在招募朝鮮語翻譯的時候,趙家負責朝鮮方面貿易的二房當家老爺主動的找到了復興黨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把自家的幾個懂朝鮮語的家奴送給了復興黨。
就這樣,原本趙家的家奴趙家富一家成了復興黨治下的百姓。到了復興黨治下以後,趙家富的老婆被安排到復興軍海軍學校裡從事後勤工作。趙家富的兒子和女兒進了少年軍接受教育。而趙家富本人則因為他的特長朝鮮語,成了復興黨商務局的一個普通職員。
雖然在復興黨治下生活了也有半年多了,甚至能寫會算的趙家富還透過了脫盲考試和小學學力測試獲得了小學文憑,可是趙家富還是沒太搞清楚復興黨是怎麼回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