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志川沒有多做回答,只是等他洗漱完畢後去車上再說明詳情,連早餐都是在路上解決的。倘若不是昨天和母親鬧了不愉快,從未有過此待遇的徵十郎本來還覺得這是個挺有趣的經歷。
“志川管家……您確定我們現在就走?”上車前他回頭望了一眼赤司宅,“我還沒和爸爸媽媽道別。”
“不需要,參加訓練營本就是雅史少爺和燻理少夫人的提議。”
徵十郎意識到這是變相的懲罰——他和陌生人搭話被帶走的下場。只是他不明白訓練營和他的過錯間有什麼聯絡。
“但……”
“再不走就趕不上了。”志川自然是理解赤司夫婦的做法,但一直將小少爺當做家人對待的他是也於心不忍。
徵十郎失望地嘆了口氣,任命地坐進車內。
這一分別,就是十天。
**
徵十郎與景吾所在的訓練營專門針對這幫出生於上流社會家庭的世襲子弟,年齡從五歲至十歲不等。不同於單純提高學業成績的普通加強班,訓練營的模式更符合童子軍。由專家級別的人物傳授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的方法,從最基本的溺水、火災到嚴重的綁架劫持,為的是讓這些掌控著日本未來的後起之秀懂得自我防範和保護措施。
訓練營每年只在七月底至八月初開辦,連舉辦地也極其隱蔽。每年只從上百個報名家庭裡嚴格篩選出十個孩子,單純家境富有的孩子首輪就被排除在外。評判標準往往要求報名者勢力、家世與財富三樣不缺,也就是說這十個孩子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他們的家庭無論成就了商業上的成功或是培養出了多少位政治家,在日本社會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徵十郎毫無疑問是當中最小的學員。年僅四歲半的他不知什麼原因被破例錄取。
前三天的訓練任務輕鬆,徵十郎只需跟隨其他幾個孩子坐在小課堂裡認真聽課,閱讀大量教材並應對“老師”的隨機問答——這正是他再擅長不過的。而起初不贊同讓這麼小的孩子參與訓練營的老師很快改變了對他的先前看法。
此刻,老師結合著案列研究,正講解幾種適用於各國的求救方式和途徑。徵十郎瞥了一眼坐在旁邊,能夠熟讀十幾種語言的表哥景吾,這讓他莫名地覺得很不甘心。
儘管他是最年幼的,但社會在淘汰弱者接納強者時可不會考慮年齡。徵十郎明顯已經不再滿足於當幼稚園裡的第一名了。他暫且將與母親的心結拋在腦後,專心應對起眼前的課程。
如果說前三天的教學讓徵十郎感到稍有疲憊,有些承受不住這龐大的資訊量,那麼後七天的“實戰演習”是真正能被稱得上“斯巴達式”的魔鬼訓練。
小學員們被領到各種場地進行模擬演習,譬如說他們在教室裡好好上著課,突然被衝進來的劫持犯控制住,而他們必須想辦法逃生。考慮到小孩子心智生理上的不成熟和承受極限,訓練營並未採用真槍實彈,但那種緊張的窒息感已讓孩子們嚇得臉色煞白。
……
“所以呢?徵十郎有沒有受傷?有沒有??”
這是燻理聽到志川例行報告後的態度,她兩隻手緊緊抓住椅子的邊沿,收緊。
“無須擔心,小少爺狀態良好。這次的演練中只有他從頭到尾保持鎮定,在關鍵時刻想到辦法順利脫身。他表現得很出色。”志川老實地彙報。
燻理鬆了口氣,無力地癱倒在椅子上。
直到第八天,她都在懷疑自己的當初一廂情願為他做的決定是否是正確的。才四歲半的孩子,他已經承受太多了。
八天未見已讓她感到度日如年,半夜偷偷抹眼淚的事兒她都做得出來。
“給我看看數值。”
接過志川從訓練營那裡要來的五圍能力分析表,五邊形的每個角上各標有五項參考數值,分別是力量、精神力、智力、敏捷度、領導力。
徵十郎的體能確實低於平均值,但好在他每天都有鍛鍊,身體素質以後也能跟得上來。讓燻理吃驚的是他的智力和精神力,在十名小學員中都排前三。他的適應力更是遠超比自己年長的孩子。
“很厲害。”看來她做出了正確選擇。
“景吾小少爺的綜合值排名是順位第一。”
“嗯,小景吾這孩子也不能低估。”燻理微笑認同。儘管他是有些大少爺脾氣,但多次接觸下來逐漸意識到他心思細膩,與生俱來的魅力讓人很難不喜歡他。
“還有一件事。”志川躊躇道。
“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