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看見了金星,我的心就想到你,
白天,我想到星星,當看見了你。
含情脈脈的年輕美人。
收到雨果寫給她的詩,萊奧妮像朱麗葉當年一樣大為感動。雨果給她寫的信,又使她像朱麗葉那樣心中充滿無限的柔情蜜意和感激之情。
“你是一個天使,我在信中吻你的雙腳,吻你的淚眼。我收到你那封可愛的信,儘管我這個可憐的苦役犯得日夜不停地工作,僅僅有時間給你回信。但你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我愛你,你是我眼睛的光輝,心靈的活力……我愛你;你看到了嗎?……我對你的愛是言語、目光和擁吻所不能表達的……即使是最熱烈、最溫柔的撫愛也不及我全身充溢著的對你的愛……”
這與當年寫給朱麗葉的信簡直一模一樣。
同樣的詩句,同樣的書信,表達同樣的感情,在不同的人身上起著相同的作用。其後相似的情景不斷髮生,沒過多久,萊奧妮的後繼者就一線排開:艾麗絲·奧齊、瑪麗·梅西埃、於迪德·戈蒂埃、勃朗歇……雨果竟然能把自己相同的感情、相同的詩句和相同的話語在不同的人身上重複無數遍,而且完全出於真情實感,一點兒也不厭煩。其實,雨果很明白,他所喜歡的、所心愛的女人是一種女性意象的不變角色。不過,這角色的要求永遠是美麗漂亮,青春長在。所以,他總是要把角色不斷地分派給更年輕、更美麗、更適於擔任這一角色的富有魅力的女人。
化身的另一侷限性表現為意象的不完整性。化身只是永恆完美意象單一特徵的顯現。現實中體現永恆完美意象的人,只能表現永恆意象的一個側面。眾所周知,既沒有一個男人能將永恆完美的男性意象的所有特性集於一身,也沒有一個女人能將永恆完美的女性意象的全部特性都表現出來。美是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的。在藝術中,為了實現這種願望,人可以塑造出將完美特徵集於一身的人物形象。而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可能集中這種豐富與完美。
畢加索把不同型別的女人納入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彷彿為的就是要克服化身的單一性的缺憾。
費爾南多天生美麗聰慧,富於創造性又非常性感,她動物性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畢加索。她既喜歡畢加索的事業,能和他一起揮毫作畫,又能隨時滿足他的性要求。
九 不斷重新整理感覺,重新整理愛(5)
馬賽爾·亨伯特則是位纖弱的美女;她不像費爾南多那樣強壯性感,但她別具一番風韻。畢加索非常愛她,將她更名為伊娃。她像飄飄欲仙的天女,給人以夢幻般的美感。
奧莉嘉是出生於東方的俄羅斯貴族。她是使畢加索第一次動了結婚慾念,與之成婚的女人。她的貴族血統令畢加索傾心,她的東方美豔和神秘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畢加索,他曾經為她的魅力征服。
瑪麗·泰雷絲是位年輕漂亮的金髮女郎;她對畢加索一片痴情;為畢加索提供靈感,滿足他的慾望,又特別知趣;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從不給畢加索帶來任何麻煩。不僅如此,她心甘情願承受畢加索各種變態、倒錯的色情虐待和古怪行為。
多拉·瑪爾則是位天才的美女;她不僅才華出眾;而且在先鋒派圈子裡也頗有影響。她能理解畢加索最深刻、最古怪的思想和感覺,給他提供頗具建設性的真知灼見。她既是他愛榻上的密友,又是文化上的知己。
弗朗索瓦茲·吉洛是出眾的畫家。吸引畢加索的不僅僅是她的美麗和青春活力,而且更是她堅強的意志力。她是一位敢於公開同畢加索進行較量的女人,畢加索的生活中第一位女對手,第一位能讓畢加索哭的女人,也是唯一一位敢於拋棄畢加索的人。與她在一起生活,畢加索感到了生活的挑戰性的樂趣。
佳克琳娜是畢加索的最後一位女人。她美麗年輕,不僅對畢加索敬若神明,而且對畢加索充滿母性的關愛,她像母親一樣,照顧他,一刻也不離開他,隨時隨地為他獻出一切,她伴隨畢加索度過了他最後的生命時光。
畢加索把這七位不同的女性適當地安排在自己生命的不同階段。這樣,他的愛是圓滿了,但這七位女性則從某種意義上成了他的慾望物件了,成了他的愛的犧牲品。
愛是一種美好的感情,一說到愛,人總是要把它與溫馨、暖意、關懷、顧念、獻身、歡樂、幸福、銷魂聯絡在一起。
愛又是一種殘酷的感情,理想的永恆之愛尤其如此。這種愛要求完美、圓滿,要求永恆、固定不變,這種愛不允許摻入任何其他的成分,其中包括仁慈和寬容。理想永恆之愛是苛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