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的女人都是他最愛的人。
攻擊巴爾扎克的人說他換女人比換襯衣還勤,但攻擊他的人並沒有過分誇大事實,巴爾扎克的確風流成性。雖然他有四位與他一起生活了比較長的歲月的女人,但這並未能阻止他與其他30歲以上的女人不斷地發生豔情。而他恰恰也正是從這種豔遇中不斷接觸女人,瞭解女人,才對30歲以上的女人有了透徹的理解和血肉知識,而創作出大量令這個年齡層的女人極為感動的作品。
西方現代芭蕾舞之母伊莎朵拉·鄧肯雖然痴愛她的英俊的匈牙利羅密歐;他把她從一個純潔仙女變成了狂野、無所忌憚的酒神祭女,使她享受到令肉體和心靈陶醉的歡樂。她曾與他海誓山盟,終生相愛。然而這種誓言並不能阻止她在生活中不斷地愛上一個又一個令她傾心的男人。
德國大音樂家貝多芬一生有著無數次浮雲般的愛情,數次激烈的愛情,而貝多芬每一次愛上一位女人,總要說她是他唯一的愛。
貝多芬特別喜歡美麗的女人。他的弟子黎斯說:“貝多芬很喜歡同女人打交道。尤其是年輕貌美的姑娘,最能引起他的興趣。當他在路上走著,碰到美人兒時,必定轉過頭,掛上眼鏡,仔細再瞧瞧。”
看來作家、藝術家總是在不由自主地追求新的感覺和常新的人。可他們為什麼又總是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山盟海誓,說是終生相愛,而且堅信這是他的最愛,甚至是唯一的愛呢?它的真實性與事實不符。那麼當作家、藝術家發誓相愛終生時,他們是否真是相信自己所說的話、所發的誓言呢?他們愛上一個就說是他們的唯一,可他們還在不斷地愛上新人,她們都是他們的唯一。例如像貝多芬愛了那麼多人,說她們都是他的唯一,那麼究竟哪一個是唯一呢?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又何在呢?作家、藝術家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來源於一種瞬間永恆的絕對真實感,即在愛上的那一時刻感覺到的永恆和唯一,從更深一層上看,他們之所以對著他們所愛的物件說這種話,是因為他們在愛上物件那一刻,物件與意象在某種意義上完全契合。
人類的情愛有著生物性的基礎,當人缺乏這種本能衝動時,是不可能去愛上他人的。但人的愛情並不是一種純粹的生物性活動,它有其獨特的精神性和理想特徵。從現象上看,人的愛在生理上可能是多元的,而在精神上又是一元的。
就人的愛情而言,從精神層面上講,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的愛情都是永恆的,是完美的。但這種愛情是絕對意義上的意象之愛,是對那個夢寐以求的理想中的他或者她的愛,而不是對具體物件之愛,即對現實世界中的某一個實實在在的他或她的愛,這也就是為何人會對現實中的物件感到失望的根本原因。失望即是由於物件無法與意象相符造成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九 不斷重新整理感覺,重新整理愛(4)
物件總在變化,現實中的人受制於自然的法則,衰老就是一種變化形式。但意象之愛則永遠固定不變,永遠始終為一。在男人的心目中,女性意象是完整而又完美的意象,具有心靈偶像特徵。這種意象的內蘊是:她,唯一的女性,自由無羈,超然一切之上,通曉歡樂的秘密,是肉體之愛和精神之愛的大師;青春永駐,永遠漂亮、美麗;心有靈犀,完美無缺。現實中的女人,只是這種意象的體現者,是它的化身。作家、藝術家在現實中愛上的女人正是那一刻他內心完美女性意象的化身,意象化為物件。在那一刻,她是他生命的歡樂所在,她是他靈魂狂喜的源泉。她點燃起他的原始生命激情,喚起他進行創造的慾望,給他帶來創造的喜悅和肉體的狂歡,使他獲得身心的徹底解放,達到感覺欲求的銷魂極境。
化身總有其侷限性。首先,現實中的人作為化身就不可能與意象永遠保持一致。意象是超越現實的,它永遠不會衰老,而意象的化身——現實中的人,則受制於自然的法則,隨著時間的流逝必然衰老。
當年雨果熱烈地愛上千嬌百媚的朱麗葉時,雨果使用了一切最高階的形容詞來形容她的美麗,用發自內心的最熾烈的言語來表達他對她的愛情,使用最溫柔的話語來表現他對朱麗葉的柔情蜜意。時過境遷,隨著歲月的流逝,朱麗葉逐漸失去青春的美豔和光輝,雨果又開始對萊奧妮表示了同樣的感情,寫同樣的詩,運用同樣的話語:
你的美貌惹人愛煞,你的高貴姿容美如天仙,
你使最粗野的人,在你面前噤若寒蟬。
使最羞怯的人情不自禁地向你窺看。
夜晚,當我在明朗的天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