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用如此客觀的描述來表達人之間的陌生與隔絕。心靈無法交融,肉體上的深入也無濟於事。他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來表現人的全面異化、冷漠、隔絕和無理性的真實處境,在於造成一種鮮明的對比,使人獲得一種深刻印象:性行為,那曾經是人們最親密的行為,也不能表達人之間的愛意,那曾經是表達最為美好的感情的行為,今天也無法打穿人之間的令人絕望的隔絕感,使兩顆心重新處於一種親密的關係之中。現在,這種行為已蛻變成了一種本能行為,一種尋求生命能量宣洩的行為。
作家、藝術家總是首先發現新感覺。他們天性敏感、目光銳利,善於體驗,精於感覺,為新感覺創造出具體的表現方式,並將當代最新的感覺表達形式展現在同時代的世人面前,無論他們是否喜歡。
作家、藝術家總是以當代最為嶄新的感覺方式去體驗生命中每一個值得記憶的此時此刻,用不斷變化的嶄新形式表現人的生存境況、生命感覺、內心的渴望和靈魂的希冀,直面生活,用最無情和最有情的藝術形式表現慘淡的現實和七彩斑斕的理想世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十 極限體驗:感覺的地獄天堂(1)
作家、藝術家是人類感覺世界的探險家。
為了藝術的創造,為了開拓新的生存空間,作家、藝術家始終在不斷地尋求新的感覺方式,開啟新的感覺之門,打破原有感覺世界的極限,進入生命感覺的嶄新境界。為此,他們將一切能產生強烈感覺的生活都推至極端,進行試驗,並在極端上找尋他們所需要的感覺。醉酒是他們進行的試驗,性狂歡是他們進行的試驗,巫術通靈體驗是他們進行的試驗,興奮劑和毒品的使用是他們進行的另一種試驗。
藉助於興奮劑和毒品來進行邊緣感覺的體驗,來探索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開啟新的感覺之門,始於近代。以往的作家、藝術家為尋求邊緣意識體驗藉助於一切反常變態的方式,但卻從未有意識地藉助過毒品,這倒不是他們不願藉助毒品,不敢使用毒品,作家、藝術家沒有什麼是不敢做的,只是毒品構成的這一領域發現較晚,他們對於毒品的效能不甚瞭解。隨著英國近代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德·昆西使用鴉片,著述《一個英國鴉片服用者的自白》,將他使用鴉片的感受廣告世人之後,作家、藝術家開始對毒品發生興趣,並開始有意識地使用毒品。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藝術界和娛樂圈裡使用毒品的人已經相當普遍,不用說,他們使用毒品正像他們使用酒精和對待性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意圖:
為藝術創造,尋求一種懸崖邊緣的刺激感;
為了嘗試,看看使用毒品後是否有一扇新的感覺之門開啟;
為獲得一種生命體驗,作家、藝術家覺得不應該有什麼是他們不知道的,沒有體驗過的;
為打破日常感覺,進入一種非日常化感覺的環境,擺脫平淡;
為了擺脫痛苦、不安、煩惱,鎮定神經;
為了強化性愛高潮體驗;
為了逃離現實世界的壓迫,為了沉浸與忘卻;
為了做出一種反社會的姿態,踐踏禁忌;
……
在作家、藝術家的吸毒行列中,有著不少一流的大家,如作家海明威,電影明星伊麗莎白·泰勒,世界超級歌星“貓王”艾爾維斯·普里斯利,電影巨星蒙哥馬利·克拉夫特,搖滾歌星麥當娜,作家艾倫·金斯堡,作家傑克·克魯亞克,金嗓子歌唱家馬里奧·蘭扎,好萊塢超級巨星約翰·貝魯什,著名喜劇演員萊尼·布魯斯……雖然吸毒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藝術界和娛樂界的人依然在使用毒品。其實,不光是他們使用毒品,西方社會大眾使用毒品也相當普遍。
人們使用的毒品很多,但主要分為三大類:大麻、可卡因和海洛因。從其效能及對人身體的影響上看,三者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區別。
大麻是一種粗大、直立、芳香的草本植物,從其雌株的莖葉花及種子中可提取溫性致幻劑。吸用大麻後,人會產生較輕度的欣悅感和歡快感,甚至會有升騰和飄飛的感覺,欲神欲仙。與此同時,視覺變得模糊,意識的清晰度降低。在使用者眼中,周圍世界顯現為朦朧狀態。如使用過量,即發生中毒,並出現一系列病態生理心理症狀:心率過速,胸部鬱悶,眼睛發紅,昏昏欲睡,伴以情緒上的焦慮、不安、少言寡歡,精神狀態極不穩定,變化突兀,還可誘發各種妄想。但它毒性相對較小,不易形成依賴性毒癮。
可卡因是一種生物鹼,從一種名叫古柯的植物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