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情更長久。”為了沖淡這種生活的悲劇,人們就用基督教宣揚的愛和道學家所倡導的愛來代替那種永恆完美之愛,用包容、善意、關懷、同情來維護人們之間原有的感情紐帶。婚姻畢竟不僅僅只是愛情,它比愛情的內容要豐富得多。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九 不斷重新整理感覺,重新整理愛(7)
這種喜新厭舊、辭舊迎新不僅表現在作家、藝術家的個人生命活動之中,也表現在他們的藝術追求和藝術創造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創造本身就意味著對已有的反叛,對於舊的形式的否定,創造不僅是無中生有,更是打破已有的舊的形式,推出新的形式,為新的感覺賦予前所未有的形式。就藝術創造而言,新的感覺非常重要,沒有新感覺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創造,因此,作家、藝術家非常看重新的感覺。
作家、藝術家是規範感覺的反抗者,在感覺的世界裡,他們時刻要求變革單一規範的感覺形式,無論是透過何種生活道路,甚至透過酗酒、吸毒、冒險、反常生活、性狂歡體驗、意念的變幻,他們總要求能夠頻繁地更新生命的感覺。他們注重開掘感覺存在的源泉,創造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多樣性和獨特性。他們不斷否定陳舊乏味的感覺方式,打破僵死的表現方式,創造新的感覺表現方式,給人的生命世界賦予新意,賦予新的感覺氛圍,帶來新的生機。
從古到今,作家、藝術家始終都在不斷地變化著感覺和表現的方式,他們參與和主導藝術表現方式的嬗變,如詩體的演革,文體的更新,畫風的演變。
在現代西方,體現作家、藝術家成為新感覺方式的主導者和創造者的例子俯拾皆是。遠的不說,自印象派畫家打破古典傳統畫風之後,他們創造了新感覺的各種畫派,如野獸派、立體派、構成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派、即物主義、至上派、神秘派、波普藝術、事件藝術、過程藝術、新現實主義、後現代主義。在文壇上,從後期象徵主義登臺之後,各種各樣的流派層出不窮:意象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存在主義、意識流、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新聞主義、黑色幽默,等等。在感覺世界裡,作家、藝術家為更新人的生命感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總是用芸芸眾生意識不到的方式來表現生命的真理,用新的感覺方式來表現生活現實。龐德為了表現一種美的感覺意象,在題為《在一個地鐵車站》的詩裡這樣寫道: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
溼漉漉的黑色枝頭上的許多花瓣。
T。 S。 艾略特為了表現現代生活的無聊、絕望、卑微、無意義,用知覺來體現思想:
地下室餐廳裡早點盤子叭叭響,
順著人們走過的街道兩旁,
我感到女傭們潮溼的靈魂,
在大門口絕望地發芽。
一陣黃色的霧向我撲面而來,
街後面人們的歪臉,
從穿著濺滿汙泥的裙子的過路人那裡,
撕下來一個空洞的微笑,它在空中飄蕩,
朝著屋頂那條水平線消失了。
這是他的《窗前晨景》。龐德和艾略特的表現方式與以前的作家明顯不同,從其詩的外在形式上即能看出這種區別。新小說家克羅德·西蒙則試圖從內部意義的轉換上來表現他的獨到之處,揭示生命悲劇性的真理:人類最為親密的行為蛻化為一種生物性衝動的能量釋放行為,這種行為原來所蘊涵的意義業已蕩然無存:
……我們一邊等待,一邊站在那兒,那緊緊地互相嵌入絞結在一起的肢體在發抖、哆嗦。我倒在她身上翻滾,全身的重量壓在她身上……
我說:“我是愛你的嗎?”我碰撞她,喊聲碰擊,雖然喉嚨哽住,她最後還是說出話來:
“不是的。”
我又說:“你不相信我愛你?”我又撞擊她,我的腰部、腹部又撞擊她,打她,直至深處。她的喉嚨一時哽塞,說不出話,但終於又再說出:
“不是的。”
我說:“你不相信我愛你,真的,你不相信我愛你,那好吧,現在我是不是愛你?說呀。”每問一次,我碰撞她更厲害,不讓她有時間和力氣回答。從她的喉嚨、脖子裡僅透出含糊不清的聲音。她的頭部在枕頭上,在她的頭髮深色的斑點中從右到左猛烈地滾動,她同時仍說:“不是,不是,不是,不是。”
九 不斷重新整理感覺,重新整理愛(8)
人們很難想象西蒙會使用這種方式來表現愛慾的無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