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看,這不是嶽公子和那個知府衙門的陸司參嗎,於是回頭對跟他一起前來的那幾個軍官大聲說道:“這就是力排眾議,克服種種苦難答應給我們糧食的嶽公子啊!”
這些軍官們可都是直腸子,誰把他們的事兒放在心上,誰能解決他們燃眉之急,那就是值得結交的生死弟兄,於是還沒等嶽明站起來,這幾個軍官就一起來到他跟前,大聲致謝道:“我們幾個替弟兄們謝謝嶽公子了!”
這時那些哄搶糧食的官兵一看他們的長官來了,也全都嚇得住手了,不過眼下這渡口上的押糧兵足足有好幾千人,這幾條船送來的糧食又能吃上幾天?明顯地是僧多粥少,大家雖然不再一窩蜂的上去亂搶,可是全都眼巴巴地看著那幾條船,看樣子如果分糧不均或者讓他們這幾天的肚子沒有保障,這些人無疑就會當場再鬧起來。
嶽明站起來和這幾個將軍依次打過招呼,然後分開人群和陸司參來到船上,一看這些人有的還在聒噪,急忙舉起雙手高聲喊道:“大家都靜一靜,我是代江寧府尹王拱臣大人來給大家送糧的,大家有什麼事儘管跟我說!”
這時胡都尉和那幾個將軍也來到嶽明身旁,衝著大家喝道:“統統給老子閉嘴!沒糧的時候餓得你們哭爹嬌娘,現在這糧食就到了嘴邊,反倒沉不住氣了,就不怕把你們這幫混賬給撐死!”
話雖粗魯,可是卻異常管用,剎那間這些官兵就安靜下來。嶽明衝著這些人彎腰就是一禮,然後抱拳笑道:“我替江寧府尹王拱臣王大人在這裡向各位致歉了!”
這些官兵們一聽就是一愣,這是個什麼年代啊,那是上百次戰功不及一篇錦繡文章的時代,一個朝廷堂堂的四品大員、江寧府尹大人竟然派人來向他們致歉,別說這些士兵們,就是連胡都尉這幾個將軍也有些難以置信。
第三十六章 當眾煽情
有了嶽明的開場白和這幾位押糧官在場,這潤州刺史派人送來的幾船糧食不到一個時辰就分發完畢。各軍都已經安排人將分到的糧食運回各自的營地,有幾處最先分到的,現在已經開始回去埋鍋造飯了,這些士兵一看到自己營地冒起嫋嫋的炊煙,頓時一片歡欣鼓舞。
嶽明一看有些士兵心裡只慌著回去吃飯,這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人氣可不能就這麼散了,於是衝著胡都尉使了一個顏色。胡都尉在知府衙門已經和嶽明商議過了,頓時會意,於是站出來高聲說道:“嶽公子,我也替我手下的這幫弟兄們謝謝嶽公子了!”
說到這裡胡都尉話鋒一轉,忽然問道:“嶽公子,雖然我們感謝你們江寧府送來的糧食,可是現在我也不得不替我這手下問一句,這鎮江到金陵的河道,還有這兩處的渡口什麼時候才能修好啊!”
胡都尉這一問倒真把這些官兵們給驚醒了,雖然這兩天暫時能吃飽肚子了,可是隻要這河道修不好,終歸是要向別人伸手要吃要喝,如果哪一天這位公子忙著和哪家的小姐花前月下去了,一時顧不上他們;再或者那些衙門裡的大老爺們不高興了,咳嗽一聲,他們還得照樣捱餓啊!
於是人群一下子又沸騰起來,有些人高聲喊道:“是啊,是啊!這河道到什麼時候才能修好,不然過幾天我們還得捱餓!”
嶽明到現在也沒弄明白,這些運糧的官兵怎麼就能困窘到如此境地,船上的那些軍糧不能擅自動用,難道他們來的時候就沒有帶足各自的口糧?這些大船都是從閩粵一帶過來的,難道他們這一路上的開銷,朝廷就沒有做出安排?
回頭一問陸司參才明白,原來這調運軍糧是樞密院決定的,同時也要靠三司(也稱計省)來提供財力和物力上的支援。可是這樞密院和三司又不能同時而動,往往是調撥軍糧的軍令先行下達,各地的廂軍迫於軍令不得不依令而行,可是等三司給這些押糧官兵調撥的給養分攤給沿途各地官府的時候,這些運送糧草的大船早就已在百里之外了。
三司給各地官府分攤的給養詳細標明瞭出庫的日期和數量,而那些押糧官兵執行的是軍令,每天行軍的路程和沿途的停靠地點是樞密院早就佈置好的。這樣一來,因為樞密院和三司不是同時行動,所以這些運糧的官兵到了一處,不是因為當地官府沒有接到三司的命令,拒不供糧;要不就是提前了到達的日期,更是拿不到糧食。
“嶽公子,你說樞密院的命令下的早,又是軍令;這三司和各地的官府拖拖拉拉,你說這些士兵能吃到糧食嗎?”陸司參久居官場,深知這其中的弊端,說到最後也是深深嘆了一口氣。
嶽明聽了陸司參的解釋,覺得真是覺得有點兒匪夷所思。朝廷要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