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一戰爆時已經初具規模,戰爭中還利用德奧資本新建了不少煉油廠。雖然戰爭的失利讓德國在土耳其的資本大幅縮水,但土耳其人的油田和煉油廠卻沒有閒著,除了小部分供給本國並不達的工業使用,其他都被運往各個港口作為外銷之用。 阿爾薩蘭還說,由於戰前來安塔利亞補充油料的一般都是外國船隻和軍艦,在費用的計算上較為複雜:如果來的是軍艦,土耳其官員會按照平常價格出售,如果是商船,則可能要到百分之一百五十到百分之兩百的價,此外還會在供應的數量上予以一定的限制。不過到了戰爭爆後,由於港口被水雷封鎖,四年中也只有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潛艇會偶爾前來,因為這些國家的同盟關係,這樣的燃油供應也都是免費的! 這一點,張海諾從赫森那裡也聽說了一些,u21在附近海域活動的時候就來這裡加過油,但他的潛艇並沒有直接進入港口,而是在距離港口較遠的地方派人划船登6,再讓土耳其官員派船送桶裝柴油出來。作為盟友的土耳其人不僅服務周道,還送了赫森他們一些活雞活羊,只是弄得u21裡好長一段時間都是揮之不去的腥臊味。 今時不同往日,張海諾這次是以普通商人的身份前往官方油庫購油,這時一些商界的潛規則就顯得十分有用了。他先就跟阿爾薩蘭打聽好油庫負責人的喜好,在前往油庫之前又去了索拉克的珠寶行一趟,這次索拉克很熱情的向他推薦了一些當地人喜歡的珠寶飾,等到張海諾要付錢的時候,這位精明的珠寶商很大方的將他選定的那枚戒指免費相贈,並用一個雕工精美的小盒子將它包裝起來。 之後,張海諾又透過阿爾薩蘭僱了兩輛裝貨的馬車,只消半根菸的功夫,他們就來到了距離港口還不到兩百米的油庫。 和想象中專門的大型鋼筋混凝土油庫或地下油庫不同,安塔利亞港的油庫從外觀上看和一般的土耳其房屋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在大門前掛了一塊偌大的牌子,上面用土耳其文和德文寫著“油庫重地、嚴禁明火”的字樣。 油庫大門前空地雖然打掃得很乾淨,可這種乾淨卻更顯這裡的冷清。 張海諾他們的馬車還沒停穩,就見三個土耳其人從大門裡面出來,其中兩個身上揹著長步槍,一看就是警衛,另一個身材適中、年紀約在四十歲上下,戴著一頂土耳其傳統的羊皮帽,下巴上留著一撇在張海諾看來有些搞笑的小鬍子。 身手靈敏的阿爾薩蘭一骨碌下了車,跑到那位中年人面前畢恭畢敬的摘下帽子,咕啊咕啊的說了一大通,那人的眼睛則不斷往張海諾這邊瞟,眼神裡卻沒有太多的好奇。張海諾猜想這傢伙事先已經知道港口來了幾個德國人,雖說同盟國體系已經崩潰,但同為戰敗國,他們並沒有和德國人過不去的理由。向英法告密?哼,不好意思,英國人和法國人現在忙著佔領伊拉克和敘利亞地區的油田,勢力暫時還未伸展到這相對貧瘠的小亞細亞半島! 不一會兒,阿爾薩蘭介紹完了,只聽那傢伙很大聲的朝這邊說了一句什麼,張海諾咋一聽像是德語,但又覺得非常的難以理解,看阿爾薩蘭站在那裡沒說話,他跳下馬車不慌不忙的走到那位官員面前,一臉微笑的伸出右手。 “我叫漢斯。施魏因,德國商人!非常高興見到您,小小見面禮,還請笑納!” 土耳其官員並不一定聽懂了張海諾的話,但在握手的時候卻不動聲色的將他藏在手心的那兩枚土耳其金幣收了過去,略略掂量了一下份量便揣進自己的口袋,那張剛剛還冷冰冰的臉上頓時舒緩了許多。 “請進來說話!” 這次張海諾總算聽懂了他那彆扭的德語,他讓奧托在外面等著,自己和阿爾薩蘭跟著那位官員進去。 當裡面一道大鐵門開啟之時,一股濃濃的柴油味迎面而來,此時對於張海諾來說,這可要比食物的香味更讓他嚮往。 眼見前方就是放滿大油桶的倉庫,土耳其官員卻轉了個彎,將張海諾兩人帶到了一旁的辦公室裡,然後屏退左右。在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時,這位官員識相的沒有再說他那難懂的德語,而是用讓阿爾薩蘭代為翻譯。 “阿拉克先生問您想要那種油料,這些油料有什麼用途?” “柴油,我需要上好的柴油,我們的船漏油了,現在拋錨在蘇魯島以南約5o海里的地方!” 這些是張海諾早已想好的託辭,蘇魯島是土耳其南部的一個小島嶼,位於安塔利亞以南不到5o海里處,這個距離遠不至於讓張海諾無法“到達”,近又不至於讓這位土耳其官員親自前往視察一番。 “可以告訴我你們的船名以及出港、到達港嗎?”土耳其官員雖然收了一份小禮,卻不忘問這些重要問題。 “‘薩克拉奇’號,這是一艘德國造的貨輪,四年來一直停靠在哥布澤,一週前才重新裝貨啟航,船上裝的是各種紡織品,當然,在下也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