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殊途同歸(第2/3 頁)
,甚至詳細到了,哪一塊肌肉群需要哪幾個動作來配合修行。
“真要嚴格按照這種方法來習練,的確是可以在一個月時間之內,整合全身力道和氣血,用出聚力一擊來。
同時,也能提升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針對『性』的醫好手腳不協調的弊端。”
蕭南長吁一口氣,對筆記本里隱藏的心意,微微有些動容。
“別看那妹紙挺兇的,其實心地不壞。之所以不肯悔婚,並不象我先前所猜測的那般,純粹心存利用……”
這真不能怪蕭南的心思齷齪,他表面上傻乎乎的,其實打心眼裡,還是有些猜疑。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嘛。
有些東西,這麼些年已經習慣了,是職業病。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之中,只有經歷過許多風浪之後,才會明白。人與人之間,多一分真誠,少一分算計的難能可貴。
看了前面的修練方法,和氣血流動圖,蕭南對後續內容更好奇了。
秦霜所寫的心得,自己似曾相識。
前世曾經練習過。
比起在元江一中老師講過的東西,本子上面寫得更詳盡細緻,更加深入。
說白了,就是把從沒學過的知識也寫上去了。
高中授課較為淺顯,老師教課之時,從來不會講解一些超前的課程,一切只為了應考。
因此,他們只是講一個基礎……
基礎十三劍,神意鍛體法、明月觀想法等等。
對這些內容那是反反覆覆的強調,不厭其煩。
至於那些已經學懂練會的學生,想要更進一步的知識怎麼辦,你上大學再說吧。
這樣一來,家裡父母身為武者,有著完整知識傳承的學生,就佔大便宜了。
也不排除有些老師愛才心切,對優秀學生量才施教。
這種情況很少,至少輪不到身為差生的蕭南。
畢竟,一個班七八十個學生,如果每一個都詳細指導,手把手的教授。
就算再負責的老師,也會感覺筋疲力盡的。
但這本筆記上面不同,在武道技巧上面,專門為蕭南這個身體設計了一條突破之路。
不但有著氣血凝聚,合力一擊這種應考必須的技能,還列出了後續提升方案。
如何運勁爆發,保持每一招每一式至剛至猛。
再到如何蘊力暗藏,後打三寸,延伸勁道,都有著註釋。
從技巧的“聚力”層次,到後續的“剛柔”轉化。
看到這裡,蕭南眼神一亮。
種種練習和攻擊方法,豈不正與前世自己習練的傳統武術境界遙相呼應麼?
或許,稱為境界劃分,並不怎麼適合。只能說是用勁技巧,力量掌握的層次……
在那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身體本質是沒有太多區別的。
身為練武人士,於青年時代就能走到巔峰。
隨著年齡增大,氣血只會慢慢的衰朽……
臨到老了老了,揮不動拳、舞不動棍的時候。面對別人挑戰上門,還需要培養一兩個得力弟子來擋災。
這是一種悲哀。
當然也不是絕對,有些老武師,力量玩得出神入化,用力技巧高到一定層次。其實並不需要與年青武者拼體力,拼身體的。
一招兩招就可制敵殺敵。
他們憑藉的是什麼?
藍皮封面筆記本上,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
所謂的氣血聚力一擊,其實就是蕭南印象深刻的國術“整勁”。
化散為整,氣血歸一。
世界不同,理論不同,本質殊途而同歸。
聚力層次的後續,更有剛柔變化。
練到高深處,出手剛猛之時可碎金裂石;柔軟處可以擊石成粉,造成穿透殺傷。
這不正是“明勁”和“暗勁”的分別嗎?
只不過,沒有強行劃分層級,而是高屋建瓴的統一歸納。
細細想來,國術武道中的“化勁”層次,在這個世界,也只不過是剛柔大成,勁布全身的境界。
真練到心隨意動的境界,氣血可以執行到每一寸肌膚、『毛』孔。
此時就能感應到勁氣壓迫,隨時能轉剛為柔,化柔為剛。
這就是化勁了。
至於後面的“輕重”、“方圓”運力層次,秦霜只是提了一筆,連介紹詞都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