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誰更頭鐵(第2/3 頁)
鼎,龍御四海的皇帝誰不願意啊。
但是,事實並不允許,這場宋金兩國的交戰,他是敗又敗不得,勝又不能勝,糾結得簡直要死。
敗了呢,那不用說了,亡國滅種,自己步上父親和哥哥的後塵,被金國捉去做牛做馬,生不如死。
勝了呢,那也不好受,迎回了前面兩個皇帝,他的處境就會十分尷尬。
金熙宗幾次三番要把兩個被捉去的皇帝送返宋廷,以做為和談的條件,宋高宗趙構根本就不敢接這茬。
那兩個皇帝回來了之後,他趙構站哪裡啊?
讓位嗎?那是自尋死路。
不讓位呢?
那也不行,名不正言不順了。
總不能把父親和哥哥幹掉吧……真這麼做,自己的皇位都坐不穩。
所以,如今的宋朝皇帝既要倚重岳飛的軍事才能,又忌憚萬分,心裡實在是複雜得很。
在蕭南想來,這位嶽元帥不知是真的弄不清楚情況,還是故做不知。
或許他是知道了其中隱藏的意思,卻偏偏頭鐵不願回頭,反正他操控著全國的民心軍心,一門心思想要來個一統河山,更是連皇帝的家事也想一併管了。
至於皇帝會不會難做,嶽元帥應該是懶是多想的。
在他心裡,驅除金人,還我河山最重要。
他的腦子裡根本就沒有想過皇帝不高興的可能。
在岳家軍之中,誰若敢說皇帝的半句不敬之詞,都不用別人動手,嶽元帥本人就會一槍捅死他。
從嶽銀瓶那裡得來的訊息,蕭南得知了接下來的戰局細節。
金兀朮也就是完顏宗弼想要到偃城把岳飛幹掉,而岳飛呢,集結了六路大軍從各個方向進攻,就想把金兵包了餃子。
同時,主力兩路大軍挺進開封,尋求決戰的機會。
楊再興帶領著三百精騎撞上金兵,其實就是前鋒試探。
只不過,他把試探打成了攻堅戰,不但手下盡沒,自己也差點死在了亂軍之中而已。
但是,這一戰也是很有作用的,至少拖住了金兵的行程。
大雨一停,岳家軍齊齊出動,把金兵堵在了平原野地之中……先是以背嵬軍一萬步卒,破了金兵的鐵浮屠柺子馬。
再以鐵騎穿插,四方合圍追擊,打得金兵後撤百里,差點就退回了開封去。
金兀朮更是幾次三番的差點死在陣中。
這一仗,殺的金兵雖然不多,但是卻徹底打出了南宋兵馬的威風,讓人看到了金兵的虛弱。
也看到了一統山河的希望。
“可惜這一次決戰,你沒有上陣,否則咱們就可以比一比誰殺的金兵更多了,運氣好的話,更可以幫你報仇,殺得完顏宗弼。”
嶽銀瓶的話裡既有著如少的豪情,還有著絲絲心疼。
怎麼說呢,這要從楊再興的身世說起。
蕭南從記憶中早就知道了,這個世界的楊再興家老子,其實就是隱居的楊家將後人。
因為心中隱隱的憤懣,他老子不學武,只學文,後來考上了進士,外放一任縣令。
金兵攻進來的時候,其他官員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而他家老子楊邦乂頭鐵得簡直沒法形容。
金兵捉到他的時候,他血染徵袍,豪氣沖天,血書一幅“寧做趙氏鬼,不為他邦臣。”
金兀朮敬其英雄了得,就許他仍然擔任溧陽知縣,卻被噴了個狗血淋頭。
然後,楊邦乂又拿頭去碰柱子,沒碰死,被救回來了……
金兀朮又親自勸降,楊邦乂說,你這女真狗子,也敢侵略中原,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千刀萬剮,死無葬身之地。
然後,金兀朮就兇殘的把楊邦乂割舌剖腹剜心,棄屍荒野。
父親死後,家人星散逃逸,母親病故……
在這種情況下,楊再興流落草莽,最後被地方豪強曹成裹挾成為賊軍,稱霸一方。
後來這支賊寇又被岳家軍掃平……
在那次戰鬥之中,楊再興身為大寇曹成麾下的武力擔當,自然是縱橫殺伐,勇猛難擋。
不但是殺了岳家軍幾員大將,更是幹掉了岳飛的親弟弟嶽翻……
最後被張憲領著大軍追得走投無路,束手就擒。
他後來能夠不死,關鍵還是因為他的身份。
他是世代忠良。
北宋一朝,若說誰家最慘,誰人最是忠君愛國,那自然非楊家將莫屬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