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誰更頭鐵(第1/3 頁)
嶽銀瓶來到楊家院子裡的一些小心思暫且不提,她其實最主要,還是想要告訴楊再興如今的戰局變化。
說起來,嶽銀瓶與原來的楊再興性格頗為有些相似,都是酷愛舞刀弄槍,並且以上陣為樂的戰爭瘋子,一聽到有仗打,那就象過年一樣。
好在她的實力很是不弱,因為身份原因,手下也有一幫人聽命,勢力算是可以,也不太象楊再興這般總是盯著人家金兵主帥下手,所以並沒有遇到太多危險。
李萬還沒有打聽清楚戰局詳情,蕭南就從二小姐這裡得知了。
“其實你前天遇到的金兵主力,是完顏宗弼想畢功於一役,突襲偃城。
他想得很美,只要打下偃城,敗了父帥主力大軍,朝廷六路大軍就會土崩瓦解,對他再也造不成什麼威脅了。”
嶽銀瓶眉採飛揚的分析兩家謀略。
“兩邊都想到一塊去了。”蕭南點頭稱是,這個戰略其實很有可行性。
金國那邊除了完顏宗弼能力夠強,野心夠大,掌了軍權之外,在任金熙宗完顏合刺其實就是木胎泥偶,不足為慮。
他此時正學著漢家法度,重用儒生,設三師、三省等漢家官制。
怎麼說呢,這個皇帝也是喜愛漢文作賦作詩,喜歡雅歌儒服,並不喜歡騎馬打仗。
然後,金國宮廷矛盾就激發,貴族大臣競相攻伐,他也管不了。
反正這時候的金國皇帝跟南宋皇帝其實是在互相比爛,全都把一副好端端的牌打成了一鍋稀粥。
金兀朮這種野心勃勃之輩如果一死,在金國,基本上就很難找得出厲害領兵人物了。
即算是有,也沒那麼大的權力。
所以,岳家軍這邊,總想把這位金軍統帥幹掉。
而金國那面呢,當然是時時刻刻想著把岳飛幹掉。
倒不因為嶽元帥打仗厲害的原因,而是他的威望太高了,做人頭又鐵。
其他人嘛,如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等人,打仗也厲害,但他們聽皇帝的。
只要宋高宗趙構不想打了,想要撤兵或者分兵,他們即算心中十分不願,也只能埋在心裡,畢竟皇帝的意思最大。
再一個,那些將領只是方面軍,在全國的影響力並不是十分巨大。
不象嶽少保這麼橫。
對,只能用橫字來形容這個時候的岳飛。
若說一腔碧血忠君愛國,當然無人敢說半個不對。
但是這時候的嶽元帥經營的是全國一盤棋,江南江北軍民全都發動起來,為了收復河山,迎回二聖而努力,這並不是喊口號,他有這個能力做到。
等到後來,因為宋高宗趙構的原因,他再不叫喚著迎回二聖,但是他不知怎麼想的,又接二連三的上書請皇上早立太子。
說到太子,就有些坑了,趙眘本是宋太祖那一脈的子弟,是趙構收的養子。
為什麼要收養子呢,因為趙構是陽痿,他早年生的兒子病死了,妃嬪和幾個女兒全被金兵捉去了,如今還有沒有活著都不知道。
他沒有後人了啊,又生不出來,怎麼辦?
自然就只有收養兩個了。
自己的親侄子,那是不敢收養的。
等到自己一蹬腿,太宗一脈的子嗣登基之後,到時候鐵定會讓他名聲臭大街。
當了這麼久的皇帝,連父親和哥哥都救不回來,還厚顏無恥的北面稱臣,討好金國仇人,實在是枉為人君。
但是,收養了太祖一脈的後代,以後若真繼位,就只會為趙構本人大唱讚歌。
徵欽二宗接不回來更好,接回來了,重新是太宗一脈後人當權,哪還有太祖後代什麼事啊。
這裡面的種種小心思,別人看在眼裡,也不會從骯髒的方向去想。誰吃了沒事幹把皇帝這種至高無上的生物想得如此齷齪呢。
岳飛也不會,他只是從國家利益方面出發,而提出的建議。
皇帝年紀較大了啊,如今又兵兇戰危的,國家還不安定,自然要先立太子。
免了後顧之憂,才能讓皇朝綿延千秋萬代。
這是老成謀國的主意……
但是,又所皇帝放到哪裡去了。
我還在呢,你就想著輔佐我的養子登基了嗎?
從岳飛上書請立太子開始,求一求宋高宗趙構的心理陰影面積到底有多大?
還有,宋高宗其實挺矛盾的。
他倒不是真心想低人一等,能當個一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