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計劃通(第1/3 頁)
大雜院,是一種建國後常見的建築形式——在古代四合院的天井、花園裡,橫七豎八增築很多房間,就成了大雜院。
這種房子或許毫無藝術美感,卻勝在符合快速城市化的需求。打掉一戶劣紳,就能塞進十幾家小市民。
每家只有一間房間、一個天井裡的自來水池,以及公用的廚房。
水錶只有一個,所以水費只能按人口數分攤。家裡有退休老人的,就經常坐院子裡,看誰家孩子浪費水,便上去叱罵。
至於煤氣就更值錢了。
用不起的,就自己燒煤餅爐。還有一小撮最窮的,甚至會去公園裡撿樹枝當柴。
燒得起煤氣的,平時也會把氣瓶鎖起來,要用時才接到公用煤氣灶上。
顧驁的父親顧鏞是個技師,中午自然在廠裡吃。
他母親因為海外關係,前幾年死了。
家裡空無一人。
顧驁也就大咧咧直奔菜櫥,翻到半鍋昨晚的剩飯、一碗蘿蔔燉油豆腐。
純素。
“家裡沒肉,別嫌棄。”他把菜放在院子的板桌上,扯過條凳,招呼客人坐。
馬風連連客氣:“怎麼會嫌棄,這菜很好了,我盒飯裡只有醬瓜。”
這年頭蹭飯,沒肉才是正常的。有肉除非得等過年過節。
就算是相對有錢的人家,平時留六或八片很齁的鹹肉,蓋在炒蔬菜上撐門面。客人一般也是很識趣,不會夾的。
等蔬菜吃完,這幾片肉又能拿去擺盤,至少撐一個星期面子之後,才會真的吃掉。
顧驁和馬風各自盛了一大碗飯,就著燉蘿蔔猛吃。
馬風很謹慎,從頭到尾都沒夾過油豆果,只是拼命往碗裡倒蘿蔔湯下飯。
燉過油豆果的湯,表面會飄油花,已經算是美味。
顧驁本來就餓了,而且剛才打架消耗不少體力,所以一開始吃得挺香,連秈米的粗糙都沒察覺到。
吃著吃著沒那麼餓了,他就開始懷念起後世的大魚大肉。
他不甘心地搜尋了一番記憶,才發現自己這具肉身居然有近兩年沒吃過肉!
就算按國家最低規定,好歹也該有每人每月二兩肉票。
顧驁又仔細回憶了一下,終於想起自己之所以比國家最低標準還苦『逼』的原因:
一年半前,按政策指標,他們家也得出一個孩子,下鄉當知青。
這個時代沒有計劃生育,所以顧驁有一個姐姐顧敏(親姐,醜)——這已經算少的了,別人家孩子還要多。如果顧驁母親沒死,說不定還會生弟弟妹妹。
老爹本著重男輕女的想法,當然選擇讓兒子留城裡讀書。
不過,老爹也給姐姐開了補償條件:去農村種田的,每個月可以吃六兩肉。而留在城裡唸書的,要把自己那份肉票貢獻出來。
於是,當時還在讀高中的顧敏,就輟學去了鄰市的會稽茶場種茶。
老爹每月都會挑一個週末,憑一家三口的肉票,買六兩肉。再拿兩三斤醃得死齁死齁的會稽黴乾菜,焐一鍋梅菜扣肉。
然後讓顧驁騎幾十公里腳踏車,把這罐肉送給顧敏。
做得那麼鹹,圖的就是不容易壞。只要不是夏天,能吃上半個多月——每天只吃一小撮肉,主要吃浸潤了肥油的黴乾菜。
用錢塘人的話說,這種菜就是“敲飯的榔頭”。
顧驁現在回想起來,那個被他奪舍的本尊還真是膽小:一年半沒肉吃的情況下,居然也沒想到半路偷一塊。
太老實了。
難怪魂穿之前,空長那麼大個子,卻被翁得臣那種精瘦的傢伙欺負。
……
因為分心和懷念肉肉,顧驁只吃了一碗,就忘了添飯。
純素,吃不下太多。
而這麼斯文的吃相,搞得欲『舔』又止的馬風也很不好意思。
他兩次三番斜著眼暗中觀察顧驁,顧驁都沒動靜,最後他只能語言試探:“顧哥?你夠了?那我洗碗?”
“喔,謝了。”顧驁絲毫沒聽出馬風“沒吃飽”的弦外之音。
畢竟,21世紀的人哪會在吃飯上客氣?
想吃就自己盛、廢話個屁啊。
馬風識趣地把剩菜放回櫥子裡,然後擰開天井裡的水龍頭,沖洗盛飯的碗。
或許是因為心情鬱悶,他不經意就把水龍頭擰得大了些,擦洗也很用力,好像跟碗有仇似的。
結果卻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