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部分(第3/4 頁)
黃宗羲等一幫人開始思索,立法權到底應該掌握在誰手中,應該以何種方式來保證律法不會落後於時代?
章節目錄 第六百九十一章 兵抵天津
滿清韃子厲兵秣馬,關遼一線及洪承疇嚇得夠嗆。
洪承疇根據經驗判斷,韃子這次的行動不同尋常,動兵規模恐怕不會小於崇禎十一年的那次入侵。
洪承疇幾乎已經看見了自己冰涼的屍體被冷雨悽風蹂躪。
三年前,盧象升如此,十年前,袁崇煥更慘,他洪承疇能逃過此劫麼?
當然,大明境內並不缺乏精銳戰兵,只可惜這些力量都掌握在林純鴻手中,朝廷無法驅策他們為國效力。
即便不考慮林純鴻,大明也不缺乏精銳軍隊。
比如,崇禎十一年時,精銳兵力就包括天雄軍、陝兵、洪兵、關遼兵等等,數量亦有十多萬。若朝廷指揮排程得當,各部精誠團結,亦能給予韃子毀滅性的打擊。
只是,出於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天雄軍、陝兵被朝廷玩死,關遼兵耗費大量錢糧,卻窩在關遼一線自保,效費比極低。
現在,楊嗣昌苦心積慮,重新組建了禁衛、靖國、薊遼三軍團,這三個軍團普遍面臨著作戰經驗不足的問題,從未經歷過惡戰的考驗,屆時能否頂上去,誰也不敢打包票。
而且,洪承疇懷疑,即便三個軍團戰力非凡,按照周延儒現在的玩法,也會被生生玩死,就如天雄軍、陝兵的悽慘命運一樣。
於國於己,洪承疇都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周延儒胡鬧。
洪承疇一遍遍上書朝廷,極言韃子這次行動不一般,奏請朝廷儘快調回靖國、薊遼兩軍團,充實薊遼防線。
正當洪承疇上書上得不亦說乎時,天津民變,京營被商人武裝打得七零八落,朝廷下令調回薊遼軍團。
初聞之下,洪承疇還特別高興,在他的眼中,只要薊遼軍團抵達天津,所謂的商人武裝隨即就會灰飛煙滅。薊遼軍團便可以將刀槍指向即將到來的韃子。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洪承疇覺得天津越來越不對勁。
自從王大俊抵達天津後,不僅成立了臨時委員會治理天津,還提出了明確的政治目標,要求朝廷同意地方改制。
政權機構有了,政治目標有了,這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反賊!當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鬧得那麼厲害,也從來沒有到達現在的高度。
更何況,天津的商人武裝厲兵秣馬,依託著商人們強大的資金實力,背靠著大海,補給幾乎無限,要想剿滅,談何容易!
最為致命的是,這一切,林純鴻的影子若隱若現!
洪承疇認定,天津民變只能撫,而不能剿。
這事相當棘手。
洪承疇琢磨來琢磨去,認為周延儒不值得信任,又無做大事的雄心及智慧,要改變當前局勢,唯有請林純鴻出馬。
他將心腹劉宗岱喚來,小心吩咐一番,令其秘?其秘密前往荊州求見林純鴻。
洪承疇派人與林純鴻接觸,當然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覺得,林純鴻遲早會掌控大明,還不如早點接觸,混個臉熟。
劉宗岱抵達荊州後,卻被告之,林純鴻已經前往揚州。
劉宗岱大驚。劉宗岱身為洪承疇心腹,當然知道許多秘辛,他立即判斷,近期荊州很可能會有大動作,目標不是韃子就是朝廷!
劉宗岱馬不停蹄,慌忙趕到揚州,見到了林純鴻。
劉宗岱告知林純鴻,韃子興兵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各路情報顯示,這次出兵的規模絲毫不亞於崇禎十一年。另外,劉宗岱還轉達了洪承疇的意思,希望朝廷與林純鴻在戰略上互相協同,共同扼殺韃子出兵的念頭。
從荊州出發至揚州,林純鴻確實準備幹大事,心裡還有些忐忑。當他見到了劉宗岱,又聽聞洪承疇希望與他戰略協同,心裡反而踏實下來。
如洪承疇這樣的重臣,心裡都已經轉過彎來,融合朝廷的阻力將降到最低。
林純鴻心裡高興,對劉宗岱說道:“放心吧,韃子動向已在掌控中,這次必不讓韃子如意。”
這話當然不會讓劉宗岱滿意,劉宗岱試探道:“薊遼一線,兵力不足,再加上天津不穩,牽扯了大量兵力,韃子正是看到了這點,才試圖興兵,不知侯爺有何方略?”
林純鴻道:“天津不能老這樣亂下去。回去轉告洪督師,荊州方面不日將派遣雄威軍團第一軍至天津,請督師大人不必憂心天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