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1/4 頁)
—————————分隔線
今天先更1小章,下午和晚上努力再更兩章3千的。昨天其實很努力,寫了一萬字底稿,就是改得很慢,總難滿意。
同人卷 第二百八十九章皇后宣戰
走出太后養病的東配殿沐萱堂,趙佑熙朝迴廊左右看了看,眼裡升起疑問:“原來侍候太后的那些人呢?”
俞宛秋微露驚訝:“父皇沒告訴你嗎?他們昨夜就轉到別莊去了,得等客人全部送走後,才會接他們回來。”
一座滿是啞巴的宮殿挺嚇人的,尤其請的全是古稀老人,要是不小心被他們發現了,後果不堪設想。太后的病情傳出去固然可惱,老人若因驚嚇出什麼意外,更是要命。
趙佑熙停住腳步:“那今天在這裡招待來賓的,全是鳳鸞宮的人?”
俞宛秋告訴他:“不全是,東宮調來了一批,還從其他宮裡抽調了一些。”說到這裡笑著提醒:“你母后的寢宮在我們北征時已經改名為鳳儀宮了。”
趙佑熙眉峰蹙起:“前面不是有鳳儀樓,鳳儀門嗎?怎麼偏改成一樣的?”
俞宛秋搖搖頭,她也不知道為什麼,只能這樣解釋:“改名的時侯,前方戰事正酣,據說母后開了一張長長的單子,把很多宮殿名都改了,父皇估計也沒功夫看,反正不是什麼大事,御筆一揮,就準了。”
如果一定要找理由的話,大概是因為:皇后原來住的鳴蘭院後來改成了鳴鸞宮,住著張賢妃。皇上忙於國事,對後宮嬪妃都不大熱絡,張賢妃還算比較得寵的,在諸妃中品級最高。這本就讓皇后忌憚了,偏偏她還住著原屬於安南王正妃的屋子,宮名也與中宮僅差一字,心寬的人可能不會多想,心窄的人,就會覺得這裡面大有隱喻意味。
所以皇后改掉了與張賢妃寢宮共用的那個“鸞”字,變“鳳鸞”為“鳳儀”。
要說歷代皇后寢宮,叫鳳儀宮的著實不少,可趙國皇宮裡還有鳳儀樓和鳳儀門啊。鳳儀門是前殿後宮的分界,鳳儀樓更是後宮的標誌性建築,矗立在鳳儀門的入口處,凡入趙國後宮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巍峨壯麗的鳳儀樓,皇后如此改名,會不會是在有意彰顯皇后的尊崇地位?
見趙佑熙面色不豫,俞宛秋勸道:“母后的寢宮,她樂意叫啥就叫啥,跟我們沒多大關係。今天是個好日子,父皇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準備,你心裡再有想法也請暫且忍著,可別掃了父皇的興。”
“我省得”,趙佑熙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俞宛秋催著說:“你快到前面去吧,時侯不早了,父皇辰初去太廟祭祖,辰正在保和殿升御座,接受來賓覲見。”
趙佑熙反而在廊廳裡揀張椅子坐了下去:“誰想祭祖啊,昨晚跟父皇說好了,他準我今天晚點去。”
俞宛秋嘆氣,這一家子,人口不多,事兒可真多,個個都愛折騰。
話說安南王府的初祖趙興邦,氣恨父親逼他改姓為趙,去世前要子孫發誓,即使將來從二房手裡奪回了皇帝寶座,也不再改回梁姓。父親讓他奉趙氏為宗,他就叫子孫後代世世代代供奉下去,梁氏拋棄他,他也拋棄梁氏。
他賭氣不打緊,苦了兒孫們。按規矩,太廟中的皇帝祖先靈位要追溯到十世前,可安南王府從趙興邦到現在,連堯兒都算在內,也不過傳了七世,最後,只好把早已喪國的原趙氏皇族拉來湊數。
也就是說,趙延昌和趙佑熙每次去太廟祭祖,神位上有一大半都不是自己真正的祖先,難怪趙佑熙鬱悶了,每次去太廟,能躲則躲。
俞宛秋曾好奇地問:“為什麼一定要十世呢?四世不就剛剛好?”
記得趙佑熙回答說:“這是由禮部和司禮監共同擬定,再由父皇欽準的。”
只能說,古人的宗族觀念太重,尋常百姓家,祠堂裡也擺著若干祖先,族譜可以上追十幾甚至幾十代。堂堂皇族,若太廟裡只有寥寥幾代,實在說不過去。
雖然心裡不願,看著架上的漏刻就快指向卯正二刻(卯初為早上5點,卯時三刻5點45分,卯正6點,卯正二刻,為早上6點半),趙佑熙還是朝慈懿宮外走去,走了兩步又回頭交代妻子:“你萬事小心。”
俞宛秋忙道:“我會的,你快走吧,別磨蹭了。”
“嗯”,趙佑熙招手叫來周長安:“這裡一定要派人守好,不準任何人接近沐萱堂,記住,是任何人不能一絲疏漏,你明白嗎?”
“屬下明白。”
周長安是御林軍統領,今天由他負責宮裡的安危,他也是少數幾個知道太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