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說來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誰要是提起這兩個字,我就有一種不自覺地鼻頭髮酸五味陳雜不知如何宣洩自己內心感情的狀態。這兩個字伺機上就是一種對於主角華夏的經歷的高度概括,從受欺辱到奮鬥成功,即使只是讀出兩個字,卻有了採用剪輯回顧畫面的效果。這是一個採用臺詞塑造獨特的鏡頭語言的手法。而緊接著,伴隨周旋的歌聲,真正的閃回開始,這是對之前那兩字的闡釋。是最後功成名就的蓋棺定論。直到最後,不再是回顧,而是周旋站在無數墓碑前的那個鏡頭。
這個鏡頭同樣採用了以小襯大的手法,以周旋個人來對比犧牲者,無數墓碑的存在自然讓人產生了強烈的震撼,由此自覺卑微。而這個鏡頭,站在主角是華夏的角度來說,我只能說一句話——只有成功者才有資格含著淚微笑,回顧自己曾經經歷的苦痛。
綜上所述,表面上成秋屏導演這部影片的鏡頭幾次都違背了為故事服務的基準,但實際上,這部影片才是真正將這個守則遵循到了極致的典型。
這一篇極為專業的影評來自於上華公司的展青衣,在刊出之後,就被諸多報社轉刊。而後更進一步被人們認為是分析成秋屏這部電影的標準,有趣的是,這篇文章卻遭到了不少影迷的投訴。其原因說來也好笑:
“誰叫他提周旋念‘中國’兩個字的那個情節的?我緩了好幾天才好不容易舒服多了,結果看見這兩個字又沒忍住哭了一晚上,第二天想方設法再看了一遍電影,又讓我失魂落魄了一週多……”
嗯,影迷是顧客,顧客是上帝,誰都惹不起。成秋屏可以充耳不聞對於自己“美夢粉碎機”的綽號自豪不已,至於展青衣之類的……中槍就中吧。
第220章引發劇烈思潮
身為普通的觀眾,自然是不可能像是展青衣那樣去解析一部影片,他們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直覺直接給出這一部作品哪裡最好看,誰演得最好的言論。資深的影評人會從一些比較獨到並且一針見血的方向來分析一部電影,他們的分析通常富有趣味性,也是旁人最喜歡閱讀的。
就像羅婷,對於《華夏之周旋傳奇》這部影片,她寫下了一篇十分不專業,但是引起了大量影迷共鳴的影評,因此還使得她刊登這篇影評的那本雜誌銷量大增。
這一篇影評是這樣寫的:
“《華夏之周旋傳奇》這部電影,是成秋屏導演所有電影中至今為止,唯一一部讓我不願意再去看一遍的電影。
並不是因為這部電影不夠優秀,又或者是因為電影不被我喜歡。任何導演都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眾所周知,成秋屏導演的作品永遠都是那麼難以拒絕。事實上,我難以將這部電影再看一遍的原因只有一個,而且很幼稚。那就是這部影片中的華夏和大夏太相似了,相似到我都快要以為如果歷史在某個節點拐了一個彎,我們的大夏或許就會像是華夏一樣遭遇那樣的命運,那樣悲苦的命運。
而我決計難以接受大夏會有那樣的境地。也因此,我無法再去看這部電影,甚至無力去回想這部電影中的那些細節。
成秋屏導演的整個華夏系列,我們已經看了不少部了。我們見過盛唐詩人的傳奇,見過宋朝將軍的遺憾,千百年的時光在成秋屏的電影中流淌而過,但是無論如何,這些電影總是有類似的意味:盛世、傳奇。或許有人說《華夏之三國演義》寫的是戰亂,而《華夏之廣陵散》更是展現了中原的破落。但是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兩部電影的線路。前者展現了智慧和戰爭的極致,後者對於魏晉風度的描繪,又何嘗不是一種描繪盛世的筆法?即使這些劇情中存在多少並不積極的因素,隱藏在故事之下的大環境的述說,其實都是偏向於積極的。在這種鏡頭語言之下,所有的觀眾即使會為了角色的命運流轉而感到難過悲痛,卻絕對不會產生對於整個國家,整個時代的感同身受。
但是《華夏之周旋傳奇》這一部影片不同。我之前說,這部影片中的華夏簡直就像是另一種歷史上的大夏。類似的文化,類似的環境。類似的人,這一切都那麼似曾相識,讓人幾乎無法抵抗地就徹底融入了這個虛構的世界——是的。我們都是華夏人,我們就生活在周旋的周圍,我們知道這個國家曾經有多少年的輝煌,但如今,這個國家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物件。被欺凌,被壓制。我們是弱國國民。
我從來不知道一個弱國的國民有著怎樣的心態,直到觀看了這部電影。放國家不斷在國家利益上讓步的時候,城市中歌舞昇平,大眾們逃避事實,愛國者憤懣不已。就好像是暴雨前的空氣一樣。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