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練拳不練腿
到老瞎胡鬼
這些都是武學的至理名言。
你會拳不代表你懂功夫。
你會拳也不能說明你是個武者,拳功兼備才當得個“武”字。
這還只是個“武”字,還談不到“術”!
武術太高深了,我到今天也不懂,不是謙虛是說真話。
各位有興趣查查古代的《武備志》什麼的,你看看明朝大清那些當年的zhèng fǔ對武舉人的要求是什麼?
考武舉人要具備什麼條件?
你看了我保證你汗顏,那些我們十個人有九個是做不到的。
不要妄談“武”字,要謙虛。
既然我們連武舉人的基本條件都不做到,還是老老實實的練功吧。別學個三招兩式動不動就出去訪友,動則找人家比試,打贏了還好說,真遇到不世出的高手,給你身上添點暗傷,這輩子武功就停滯了,也許還壞了身體。
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前文提到過,當年在街上賣藝的人用手背砸開個鵝卵石都跟玩一樣,天下英雄多的是啊!江湖的水很深不要輕易的涉險。
內家拳是不好練的,沒師父教可以先練點好學的東西。真練進去了,天下武功到了高深處都有相通,也就不神秘了。
我今rì說了些練拳的誤區,很多都是“驚醒之言!”。
武林深不可測。
國術也是深不可測。
我自小懷著敬畏之心。
望讀此文章,正面理解我之話語,說到今天,我能寫出的文字,無一字不真,無一字不實在也。言盡於此諸君自悟,改rì再續吧!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極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話說形意拳門之真諦》'
………【43 馬上封“猴”】………
這是當年練拳的一件往事。
這件事情與馬形和猴形有關,今天對這件事情做個回憶,也算對馬形拳和猴形做個補充。馬形拳並不好練,我那時練了一段時間,總也找不到馬那種“沙場百戰抖威風”的感覺,父親也總說,這馬形裡邊差個“抖”字。
首先馬形的擰裹出拳,和崩拳的區別很大,按照馬形的理論,這是把馬腿上的“崩踹”勁力化在了習武者的手上。用手去模仿馬腿的發力方式,當然不會這麼簡單。
為了體悟這個勁力,我開始把雙馬形的定勢當成樁法,去慢慢地體味這個馬形的“崩踹”勁。在這個時候,父親教了一個方法。
把兩塊磚頭平貼在牆壁上,用雙拳抵住這兩塊磚頭,使他固定在牆壁上,然後用雙馬形的姿勢其體味這個後腰向前送的勁力,這個方法相當的好,很快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