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所見校內同學也均是大哥,大姐。我們剛上初一,在中學裡屬於小字輩。而在小學6年級時,我們這一幫人可謂稱王稱霸。因為小學6年級在校園裡就是老大了。
到了中學後,我們這一幫人並沒有分在一個班。我,老四,房德山,張海淺,老妖怪,嬋華等在初一(2)班,孫一寶,肖五一,美國鬼子他們在初一(1)班。
正如我從中山門小學轉到後宰門小學上6年級時那樣,感覺眼前的視界一下子變寬闊了似地,這種感覺又一次契合了我剛進入五四中學上初一時的心理狀態。
進入中學校門,滿眼的軍乾子弟,絕大多數是海院的。但見男生們穿著一身三合一淺灰軍裝,足蹬北京懶漢鞋,軍帽上沿捏著翹翹的,有的軍帽也壓得扁扁的,象鴨舌帽,歪戴在頭上卻很擺。其酷味已遠超我初見肖五一的風範。海院子弟的女生們都穿著闊腳軍褲,足蹬小牛皮鞋或女式懶漢鞋,上身是收腰的老式黃斜紋布軍裝,很是好看。我一個來自地方純居民院的小杆子,見到滿校園的軍乾子弟學生,心裡很羨慕。特別是班上的幾位女同學海院的,她們的漂亮主要體現在一種氣質上,加上生活條件比一般人家好,氣色白裡透著紅暈。
初一照樣是男女生同桌,我的同桌是個啥樣的女生,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不是海院的,也絕不是醜姑娘嬋華。
幸運的是,6年級的同桌嬋華初一雖和我分在一個班,但卻成為了張海淺的同桌。張海淺瘦高個長方臉眉目清秀算個靚仔,攤上了蟬華心裡沮喪可想而知。據此,孫一寶,肖五一和美國鬼子他們給張海淺起外號“爛驢子”。
到五四中學後,隨著年齡增長,個子長高,眼界見識也頗開闊。孫一寶,肖五一,美國鬼子等一幫邪頭已經被別的更高年級的邪頭們淹沒掉了,我感覺他們已不是全校最厲害的了。小學那股威風在他們身上已經大不如前了。但他們依然活躍在校內外,因為他們畢竟是後宰門一帶的,家門口狠是當時的風氣,加之他們和五四中學一帶更高階別的邪頭頗有交情。
由於上中學後,初中我與孫一寶他們沒在一個班,和他們的往來漸次疏遠,初中畢業後孫一寶他們就混跡社會了。而老四房德山們照樣和孫一寶他們打交道,雖然不在一個班玩的還是蠻緊的。一般而言,我在校內和老四,房德山們不再黏在一起,若即若離的。校外卻照樣和他們玩在一起,畢竟是家門口一帶的,上下學路上經常結夥而行,以此壯膽。
進入五四中學,一段時間後,我對校內校外的一些風氣略有掌握:
後宰門這一帶比我們中山門地區要複雜多了,按照當時的口頭禪,中山門的小杆子怕後宰門的小杆子,後宰門的小杆子怕小營的小杆子,現在看來這話一點不假。也就是說衝的怕狠的,狠的怕愣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因為五四中學是後宰門地區唯一的一所中學。其生源構成大致為海院的高幹子弟,極少數的軍院的高幹子弟,因軍院的高幹子弟大部分在小營一帶的五七中學,即後來的梅園中學上學。軍工廠801廠子弟,714廠子弟,還有就是象我們一樣的純居民區子弟。剩下的就是三教九流子弟及中山門,後宰門一帶的菜農子弟。鑑於這樣複雜的格局,校內的同學們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形成海院幫和地方各幫不等。通常校內各幫學生相互制約,力量均衡,在校內打架的較少見,很多衝突和矛盾往往都是在校外約好時間地點擺場子決鬥來解決。在校外,實力最大的就算後宰門地方幫了,他們往往和小營的邪頭關係密切。如果逢到打架,實力不夠的話,他們就會請小營的邪頭出山。海院的高幹子弟在校外都是成群結幫的,但不敢張揚較低調,他們也知道後宰門的地方幫厲害,稍不留神就會被動挨打。一旦到了海院裡那就是他們的天下了,這些高幹子弟在部隊大院裡稱王稱霸也就不足為奇了,正好印證了家門口狠的風氣。
海院裡放露天電影時,地方幫的小杆子們要麼爬圍牆,要麼搞關係進大院。操場上一片黑壓壓的人群,甚至連銀幕反面都擠滿了人群。這時就有海軍巡邏兵在周邊轉,瞧見哪個小杆子不順眼的話,就上前盤問,有的小杆子煞有經驗,撇著腔調模仿海院子弟的高幹普通話恨恨地說:“你煩不煩?哥們是院裡的。你怎麼著?”那當兵的就矮了半截。道聲對不起就悻悻離去。這樣的表演只有肖五一之類的酷哥小杆子可以為之。因為他雖不是部隊高幹子弟,也可謂地方高幹子弟,肖五一父親就是801廠廠長。本身又穿軍褲和懶漢鞋,軍帽捏地擺擺的。這樣的傲氣是極少數小杆子的專利。如果正逢菜農子弟的小杆子的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