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馮怡一笑,“我看你是個植物盲,這是今年新下來的人參!”
“人參可不敢要,如果是老山參,聽說一支就得好幾百元呢。”
馮怡說:“老山參我可供不起。這新鮮園參,是四年生的人工栽培的園參,一個朋友送我的。據說這人參’ 火‘ 大。年輕人不敢吃。送給你吧。”
“那就謝謝了。”
馮怡一眼看見櫃櫥裡有一隻電熱水杯,說:“我現在就給你熬一支,喝了湯,把人參當胡蘿蔔吃了就行。”說著把一支人參放進電熱水杯,將插銷插好。
“我就更沒法感謝了。”
熬了一刻,水變成了淡茶色,馮怡給張敬懷倒在另一隻瓷杯中,端給張敬懷,玩笑地說:“請老佛爺進參湯!”說著自己笑起來。張敬懷也開懷大笑。
兩人談了一個多小時,吉秘書進來說:“兩點半了。”吉秘書提醒張敬懷,林鋼有一個技術革新展覽會,開幕式,張書記要去講話的。
張敬懷問:“明天有什麼安排?”
吉秘書彙報了日程,張敬懷想了想:“沒有什麼要緊的。都往後推。”轉身對馮怡“你明天來吧。”
馮怡說:“那我就告辭了。明兒見。”說著走出了招待所。
見馮怡走遠了,張敬懷越想越生氣,對吉海巖發起脾氣來:“我告訴你幾次了?凡是來找我的人,一律不許擋駕,為什麼不聽?”
“她說她沒有事……”
“呵,老百姓沒有事就不興和領導談談天呀?”
“如果是那樣,門庭若市,您就沒法工作了!”
張敬懷不聽他的辯解:“門庭若市好嘛!門庭若市說明老百姓來找你,是相信你!門庭若市比門可羅雀好。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得,還當秘書!”
這是吉海巖因為有人來訪第二次受到張書記批評。
如果這事讓卜奎遇著,他處理的方式,肯定比吉海巖周全。吉海巖和卜奎不同,他的個性和自尊心比較強。
這天晚上,吉海巖來到張敬懷的房間,遲疑了半天,說:“我接受張書記的批評,看來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秘書。如果張書記同意的話,我辭職。”
張敬懷先是一愣,一想,是因為下午小馮的事。是自己不對。他作為秘書,應該儘自己的職責,如果真像自己說得那樣,他就沒有辦法工作了。隨即平心靜氣地說:“吉秘書呀,是我不對。這些日子,有許多事,讓人煩惱。是我’ 遷怒‘ 了。孔子說,’ 不遷怒,不二過‘。我遷怒了,不再’ 二過‘ 了。你跟我一年多了吧。我對你很滿意。我無故發一次火,你就辭職,亂彈琴!”說著自己笑了。
吉海巖也笑了。這是張敬懷和吉海巖發生的一次最尖銳的矛盾,以後沒有再發生過。
張敬懷不僅反對形式主義,甚至反對很多形式。比如這過生日,無非是吃頓飯,喝盅酒,說些吉利話。到頭來,我還是我。辛苦工作了一陣,付出得很多,而不會促進事物發展變化的,他謂之“形式”。過生日是一種形式,所以他從來不過生日。
張敬懷不過生日,夫人和女兒的生日是一定要過的。母親替女兒辦;女兒替母親辦,每年都辦得紅紅火火的。
改革開放這些年,我國引進了發達國家一些科學技術,管理經驗,許多西方人的風俗習慣,也不請自來了。比如什麼“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等,難道科學技術發達,風俗習慣也先進嗎?像過生日時,唱“祝你生日快樂”歌,接著是吹蠟燭,也逐漸普及起來。為什麼我國春節之風俗,到了西方只在華人圈裡流行,而西方這些節日,卻在中國普及得這麼快呢?有人說,這是“強文化現像”。像西方人過生日的“吹燈拔臘”,他就很不以為然。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吹燈拔蠟”是很壞和失敗的同意語。為什麼在過生日時要把生命之火吹滅呢?
這幾年,夫人和女兒過生日時,也“吹燈拔蠟”,由她們“吹”去,“拔”去,張敬懷不去管,也管不了。
轉瞬間,吉秘書給張敬懷當秘書有兩年了。他剛剛“上任”時,卜秘書和他的個別談話,就是張敬懷授意的。張敬懷讓卜奎告訴吉海巖,是要他注意和艾榮搞好關係,否則得罪了老太太,那臉色就會讓你這個秘書下不去。在夫人不高興時,要有點“忍”性。
吉秘書不像卜奎那樣能“忍”,但遇到這類事,還是“忍”了。吉海巖當然知道,張敬懷夫婦的長期不和,責任在夫人方面。凡是他們夫婦吵起架來時,吉海巖按照卜奎的“策略”,“躲為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