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諸多大臣,他多數都是不認識。即便是一旁的太監介紹著,各個大臣的履歷,趙樸還是一片茫然。不過也不是沒有用,至少混了一個臉熟,身為皇帝不需要記住每個臣子的外貌,姓名等等,只需要被臣子認識就行了。
而在諸多大臣中,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李綱與宗澤。
在汴梁時,趙樸就認識李綱,只不過那時的李綱意氣風發,一副要力挽狂瀾,一副救民於水火之中,仿若是聖人轉世。遠遠看著,有種清高,驕傲。而此時,經過一連串的挫折之後,李綱成熟了許多,少去了傲氣,少去了清高,多了幾分厚重,幾分滄桑。
隱約間,此時的李綱頭上多了許多白髮。
而宗澤則是一個老朽,一副書卷氣,看著他,似乎就想到了《鬥破》中的藥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老人是最大的財富,少掉了年輕人的激進浮誇,多了幾絲深謀遠慮。之前,种師道,是大宋的寶貝;如今宗澤,則是大宋的寶貝。
原來的宋朝朝廷人馬,早已盡被金軍一鍋端了。此時趙樸登基當了皇帝,就開始大封臣子,組建小朝廷,一些冷衙門,自然不需要任命;而一些關鍵的,要害的部門,則是要任命給各個大臣。畢竟大傢伙擁立他為皇帝,就是為了此刻的收穫。
只不過,任命官員時,趙樸有些發愁。
宋朝的中樞機構,有些腫庸,機構層疊厲害,例如,兵部之外有樞密院侵奪了兵部的職權,並升為中樞機構;唐朝吏部、兵部分別主管文武官員的銓選,此時另設審官東院管文銓,審官西院管武選;戶部尚書、侍郎職權,已由三司使(五代時並戶部、鹽鐵、度支為三司,其長官為三司使)取代,被稱為“計相”,其權位僅次於二府,在六部之上;禮部之外有禮儀院;刑部之外有審刑院。
看著一個個官名,趙樸就有些頭疼。
所幸的是,留守在南京的太監很是有本事,大概的講述著各個官職,還有要封賞的物件,這讓趙樸大概的心中有些了鋪。最後,總算是封賞完畢。諸多的官職,都是給了那些從龍之功的大臣,而李剛、宗澤也是封賞了一番。
封賞的官職太多了,有幾十個,趙樸也懶得記憶。
不過,趙樸卻是牢牢把握住一點,那就是緊緊抓住軍權,尤其是抓住禁衛軍的軍權,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是哪個時代都不變的真理,而緊緊抓緊嫡系的軍權更為重要。
八字軍此刻也是媳婦熬成了婆,由過去的義軍變為了禁衛軍,專門保護趙樸安全。
王彥、王大牛、李三河、李泉等人,也是成為了禁衛軍首領。
王大牛的名字,太土氣了,難以匹配此時的官職,於是趙樸賜名為王守義。於是,世界上再也沒有王大牛,只有王守義,為君王效忠,為大宋守義。
李三河名字,也不行,趙樸賜名為李破軍,意思是指破軍斬將,所向披靡。
ps:更新遲到了,寫作遇到了瓶頸。
而此時豬腳總算是當上了皇帝,有了發言權,有了改變歷史的權力。
〖
第125章帝王之術
三月三,龍抬頭。
這正是一個郊遊,踏春的好季節。
此時距離趙樸登基已經三天了,在繁忙的典禮之後,趙樸總算是有了閒時間。不過這些閒時間,沒有用來臨幸美女,也沒有用來詢問大臣軍國大計,而是在看書、練字。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
練字,可以讓浮躁的心情,暫時的舒緩下來,平靜,冷淡的看待世界;讀書可以填補知識空白,當好合格的皇帝。
一夜暴富,一步登天,往往帶來心態失衡,若是難以從容駕馭,只會是禍及自身。今年,趙樸僅僅是十七歲,上一年僅僅是一個閒散王爺,遛狗鬥雞,眠花宿柳,可是此時忽然一躍成為帝皇至尊,左右百萬山河,至尊至極,權力至高無上,卻不知該如何發號施令。
這時必須要學習一門課程,帝王之術。
王道、霸道合一,便是帝王之術。帝王之術最大特點是言行不一推出很高的道德標準,其實是讓別人遵守的,而帝王本身做一些見不得光的勾當。
中國歷史有“兩千年之學,旬學也,兩千年之政,秦政也”的說法。而荀子在孔子的思想上加上了“法”的要素,儘管很露骨,但是非常實用,帝王宣講的是孔學,做事的參考卻是荀學。
在南京應天府,書庫內有著大量帝王之術的書籍,很是凌亂,很是閒散,不成體系,雜亂無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