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生了。
…………
無奈之下,趙樸只能是移師大名府,向著東邊的那個大都市行進而去。
而此刻汴梁,已經被圍困的水洩不通,四面的城池徹底被圍困,糧草徹底斷絕。,這一刻,宋欽宗才知道金軍這一回事玩真的,是要一舉攻陷汴梁,玩一場滅國大戰,而不是簡簡單單打了就走。
汴梁的守軍很快與金軍劇烈的碰撞了起來,殺聲不斷,廝殺不休。
金軍的攻城再度失敗,汴梁城顯示出了它霸道而強悍的一面。
身為都城,汴梁的城牆太高,太厚了,根本難以攻克。就連一向是善於攻城的完顏粘罕也是頭疼不已,圍困太原時,可以實行鎖城之法,可是圍攻汴梁根本無力施展鎖城之法。汴梁太大了,根本不是遼國的五京,太原之流的小城可比。
遼國的五京、太原之流,與汴梁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若是一味的強攻汴梁,即便是十幾萬金軍精銳全部死光了,也未必能攻下汴梁城,幸運的是汴梁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人口太多了,巨大的糧食壓力,在和平年代,靠著汴河的轉運,還不是太困難;一旦到了戰爭時期,被掐斷了汴河,斷絕了外來的糧草,汴梁就會出現饑荒。
可能最後,汴梁不會被攻破,卻可能被餓死。
攻陷汴梁的戰略,重點不在於攻破汴梁的城防,而是消滅外來的援軍。只要是援軍滅了,汴梁可能不戰而降。
汴梁失守,已經成為了定局。
此時的完顏斡不離,卻有些悶悶不樂。汴梁失守之後,該如何對待宋國,金國上層生了劇烈的爭吵,他支援立宋欽宗為傀儡皇帝,建立偽政權,為消化河東,河北這些戰果,贏得時間;而完顏粘罕卻是堅持廢掉宋欽宗,再立新皇帝,讓宋國再度出現五代時期的亂世。
而在兩種意見的交鋒中,完顏斡不離完全敗北。
第108章移師大名府
() 在急行軍後,趙樸已經率領著大軍,來到了大名府。
而大名府,更是北宋四京之一。
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běi ;jing大名府和南京應天府。初沿五代晉、漢、周舊制,以開封府為東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為西京。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以趙匡胤曾任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所領之宋州(今河南商丘)為帝業肇基之地,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又升為南京。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呂夷簡以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駐蹕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親征契丹,奏請大名府為běi ;jing。東京為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京為分司所在;běi ;jing是河北重鎮;南京在四境中規模最小。
公元1042年,即宋朝仁宗慶曆二年的時候,在宋朝的北方有個強國遼——契丹。他集結重兵於幽、薊一帶,即現在的běi ;jing以東薊縣、通縣、唐山之處,聲言南下攻宋。這個訊息,使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驚慌異常。宋朝廷召集東京的文武官員緊急商量對策,有三派不同的意見:一是逃跑派,他們主張避開契丹的鋒芒,把京城從汴梁往西遷到洛陽;一是主和派,他們主張派員去契丹求和,無非是割點地、贈點金,討個和平局面;另一派是呂夷簡,他主張迎敵北上,建大名為běi ;jing,敵如南犯,就御駕běi ;jing親自指揮抗戰,打他個頭破血流。仁宗採納了呂夷簡的主張,遂於慶曆二年五月把大名建為陪都——běi ;jing。
在《水滸傳》中,蔡京的女婿梁世傑梁中書鎮守於此,手下天王李成、楊志、索超等強將如雲。盧俊義、燕青出身此地。
身為四京之一,大名府統領著河北,是河北的樞紐,抗擊遼軍的前線。只不過,在兩次金軍南下的行動中,大名府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
金軍很是聰明,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而是直接直向了汴梁,打算攻克汴梁,從而迫降整個大宋。東路軍的鐵騎,也僅僅是在大名府之下,一走而過。此時的大名府,滿是緊張,城內盡數是風聲鶴唳。
得知,儀王殿下的大軍趕到之後,大名府內大大小小的官員紛紛趕到,開展迎接活動,拜見這位王爺。
之後,就是接風宴,好酒好菜,豐盛無比。
宴會上,談笑風生,各個官員打量著這位王爺,而趙樸也在觀察著這些官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