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3/4 頁)
嚴重,而那時在激烈的攻城戰中,幽雲十六州遭受戰爭破壞,早已經是一片白地。金軍佔據著幽雲十六州,不僅難以從那裡收取賦稅,還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需要花費大量錢財賑濟災民。幽雲十六州,對於金國可謂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而那時我朝的贖遼費,再加上歲幣,讓金國既丟掉了包袱,又緩解金軍的困境。於是在燕京六州,大同一代贖取時,完顏阿骨打痛快的答應了。因為他是君王,要為金國追求利益最大化!”
“那時一些臣子主張南下討伐我朝,阿骨打拒絕了,並一再決絕主戰派伐宋。因為他清晰的知道,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戰爭不是為了打仗而打仗,只有談判得不到的,才出動軍隊。而此時談判已經得到了好處,已經使金軍利益最大化,不必進行戰爭了,而應該是修生養息為主!”
“而那時一旦南下,攻擊河北、河東等地,宋金之戰爆發了,除非能徹底滅掉我朝,徹底統治我朝廣大區域。否則宋金之間,將會是連綿不斷的戰爭,打出仇恨來,即便是雙方想要停手也不可能了。那時失去歲幣,失去了絕榷場,更是陷落在戰爭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最後可能是金軍不敗而敗,我朝不勝而勝!”
ps:悲催的成績,悲催的寫作,悲催的一切。
〖
第154章金軍由盛轉衰的開始
“阿骨打是聰明人,聰明人不作夾生飯。即便是伐宋,也會是在準備妥當,處理好各種麻煩!”
“哪像如今的那些二貨,滅了遼國,僅僅是幾個月,金國大部分地區戰爭創傷還沒有修復好,小股的叛亂此起彼伏,就悍然的動了伐宋之戰!結果呢,佔領了我朝的許多地區,也惹下許多麻煩,太沖動,太缺乏遠見了!”
“第一次伐宋,兩路大軍南下,看起來氣勢洶洶,結果卻是不分主次,沒有進攻重點。而在配合上,又缺乏默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宗翰更是為一己之私,滯留在太原城下,影響整體的佈局,這是戰略上的敗筆。幸運的是金軍戰士的戰鬥力足夠強大,而我軍的戰力又是特別低,再加上沒有名將指揮,金軍才僥倖獲得勝利!”
“第二次伐宋,更是擄走我朝的兩位皇帝,洗劫汴梁,接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宋金之間,仇恨如滔滔海水,再也難以化解!”
趙樸評論道,眼神中滿是失望。兩次伐宋,世人都是看到金軍屢戰屢勝,一次次取得勝利。趙樸卻在一次次勝利背後,分析到金軍的致命缺點。
“金國以女真人為主,民眾較少,多數都是荒涼地區,只有少數區域農業較為達。人少兵少,一直走著精兵戰略,二圍汴梁,東西兩路大軍合計也不過才十五萬。因為貧弱的經濟,只能是支撐起這些軍隊。”
“一旦軍隊數量太大,金國財政會吃不消。而一旦金軍的數量擴充太大,軍隊戰鬥力也會銳減。因而,金軍的優勢是精銳,每每破敵制勝,缺點是數量太少,很多時刻是以少戰多。”
“又因為是騎兵為主,金軍呈現著半年攻勢,秋天開始進攻,次年夏季到來之前退兵。也就是說必須要半年的時間,有所斬獲,一旦我軍守住半年時間,金軍耗不起,就必須退去。”
“進攻時間,僅僅有半年,時間太短了,致使金軍無法擴大戰果,屢屢戰勝我朝軍隊,卻難以徹底摧毀我軍主力。宋軍一次次戰敗,一次次失地丟城,可是很快的重新組織起軍隊,對抗金軍,使金軍戰決的計劃破產,只能是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
“戰術上,金軍勝利了;可是在戰略上,金軍敗了。”
越是分析金國,金軍,趙樸越是惋惜。金軍人少,國力弱,註定了只能是戰決。可是在戰爭中,卻是一次次的違背了戰決的方針,結果只能是一次次的軍事優勢,沒有轉化為政治優勢,白白損耗了國力,甚至有向劣勢轉化的形態。
“最佩服完顏阿骨打,因為他是一位優秀的君王,他時刻的保持著冷靜,在弱小時,不被弱小的表象迷惑,看到了女真強盛達到未來;在滅亡遼國,軍事力量達到巔峰時,看到了金國內部弊端,沒有輕易開啟戰端。”
“他是智者,清晰的看到盛衰之道,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只在一步之間。而從金軍鼎盛到衰落,也在一步之間,從金軍伐宋的時刻開始,金軍內部的矛盾就開始爆了,金軍也開始由強盛走向了衰落!”
王舞月聽著,有些目瞪口呆,這位皇帝陛下太過了吧!
如今的局勢是,金軍強盛到巔峰,兩位皇帝被擄走,汴梁被洗劫一空,河東,河北等地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