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2/4 頁)
,認為這是驅狼引虎,幹倒一個弱小的鄰居,引來更為強大的鄰居,最後引來靖康之恥,這是宋朝外交上的重大失誤。
趙樸過去也是這樣認為。
可是看了戶部,樞密院的那些檔案之後,才知一切都是想當然。
宋朝高層都是精英階層,蔡京、童貫之流,可能人品節操不行,可是本事卻不容忽視。那時童貫就意識到了,金軍的強盛,遼國的衰落,金軍與遼國勢不兩立,必然有一個會倒下,而很可能金軍勝利。
那時宋朝必然要與金國接觸,可能友好,可能激戰。
那時宋朝外交上,面臨三個選擇:一個是保持中立,既不與金國結盟,也不與遼國結盟,坐山觀虎鬥;二是聯合遼國進攻金國,一起合力滅金;三是聯合金國,一切滅遼。
保持中立,坐山觀虎鬥,兩頭不得罪,最會兩頭得罪,此法最不可取。
與遼國聯合,怎麼聯合?
派軍隊過去,遼軍會答應嗎?鐵定不答應。
支援兵器,鎧甲、糧草等,遼軍也有,那時遼軍的武器不比宋朝差,也能自己生產。況且,那時遼軍軍隊數量,物資儲備等,各個方面都是佔據上風,根本不需要宋軍幫忙。即便是幫助遼軍覆滅了金國,遼軍會感激嗎?
鐵定不會感激!
因而,聯合遼國,滅金也不可取。
只能是聯合金國,滅亡遼國,這是唯一一條路。
而宋朝打的如意算盤是,趁著遼金交戰,快速的佔領燕山至大同一段,依託險要的地勢,構建防禦體系,做到立於不敗之地。就好像明朝末年,依靠著燕山—大同防線,擋住了金軍鐵騎的南下。
計劃是美好的,只是執行起來,漏洞百出。
宋軍的戰鬥力太遜色了,致使金軍已經消滅了遼軍主力,宋軍還是沒有攻佔燕山以南地區,所謂的防禦體系,只能是鏡花水月,最後不得不出錢,僱傭金軍攻佔這些區域,然後用金錢贖買。
而那時金太祖竟然答應了!
“當時,以我朝未如約攻取燕京,金軍有人慾止交還涿、易。阿骨打說:‘我與大宋結盟已定,不可失約,待我死後,熟由汝輩!’如約交還。我朝得以,贖回燕京六州。”
“只是金軍多有不服,最後捲走戶口百姓,財物而走。後來在大同一代交涉時,我朝願意增加歲幣,收回西京,完顏希尹等主張將西京土地交予我朝,而戶口全部捲走,阿骨打則表示,願意與宋朝永結友好,許西京武、應、朔、蔚等州,並土地民戶,不另加代稅錢,只需要支付一定軍需費用,作為金兵收復西京的補償!一切是美好的,只是幾月後他病死了,這項協議未實現!”
趙樸有些嘆息,就這樣親宋的阿骨打死了,於是宋金之間,經濟與軍事的不平衡,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這位金國的開國皇帝真是好人吶?”一向仇視金人,此時王舞月也對這位金太祖滿是感激。
“好人,未必吧!”趙樸卻是冷笑道:“無智者無畏,有智者多懼!完顏阿骨打是精明人,是智慧者,於是他選擇親宋;而金國如今那些當權者,因為無智,反而無畏!”
王舞月有些迷糊,“這個……“
“不論是親宋的金太祖,還是如今主戰的金國高層,以及後來可能出現的議和派,本質上是為了維護金國利益!”趙樸道,“戰爭的起因有多種,但是目的無非有四種,一是為了尊嚴而戰,一時為了生存而戰,三是為了金錢而戰,四是統一之戰。金遼之戰,就是生死之戰,必然是金存遼亡,或者是金亡遼存,此戰是生存之戰,女真人必須打,而且必須打贏。可是金軍南下,又為的是什麼?”
王舞月似乎有些明白:“宋金之間,沒有仇恨,反而是有著幫助,不是尊嚴之戰;宋金之間,沒有你死我活的尖銳矛盾,也不是生存之戰;而那時更是給了大量的贖遼費、歲幣,也不是金錢之戰;而金軍實力不足以滅亡我朝,又不是統一之戰。金軍兩次南下,不是為了四個目的中的任何一個。”
趙樸繼續道:“我朝與金國沒有仇恨,反而是在多有幫助。金軍戰力強大,但是物質匱缺,尤其是在弓弩,鎧甲之類緊張至極,而那時我朝從山東發出,走海路將大量的物質運輸到遼東,資助金軍。金軍有著豐厚的物質,才能夠戰勝遼軍。”
“到了後來,遼國滅亡已經成為定局,那時贖買幽雲十六州時,最大好處在金國,而不再我朝。遼金之戰,不僅僅是雙方軍力的比拼,更是國力的碰撞,最後金軍滅了遼國,可傷亡也不少,財政赤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