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4 頁)
也是屬於前十的,敗在這樣的對手手下,輸了也不可惜。
他的要求不高,不要求宋朝將領達到白起、韓信那種水準,只要他們達到及格分數就足夠了。
只是看情況有些難度。
不說,武備學堂學員的整體素質,就是招生也是一個大問題。
沒有數量,質量也是問題。
這個時代,沒有人願意當兵,書生當兵的更少。那些落第的書生,寧可呆在家中蹉跎歲月,過著吃軟飯。啃老本的日子,也是不願意當兵。在這個時代,當兵的受到歧視;在這個時代,書生待遇又太好;誰願意從最高階層進入最低階層。
看著花名冊,人數僅僅是一百個出頭。
罷了,就這樣湊合吧!
趙樸深吸了一口氣,使心情平靜了下來。
“這是試卷,發下去吧!”趙樸一揮手,身邊的人將試卷分發了下來。試卷的內容,主要是答題與策論集合。二十個簡單題。一個策論題。
二十個策論題。主要是問一些簡單的軍事問題。如,戰車到騎兵的轉變說明了什麼?白起之死說明了什麼?項羽為何會戰敗…………回答字數不超過二十字。
策論題是,如何抗金?
回答文字不超過一百字。
試卷有些應付,只要字寫得還可以。就是及格,百分之九十九將會被錄取。
這個考試本沒有太大意義,唯一的意義,就是從考生的答案中,揣摩出考生的性格。
畢竟這些考生,在未來是要掌控軍隊的,成為一方統帥,一旦使用不當,後患無群。當然了。在考試前,要做好政治稽核,使學員根正苗紅,免得金軍奸細進入。
若是在某一天,發覺武備學堂中。有金軍奸細存在,那就樂大發了。
翻看著試卷,看著這些回答,趙樸直發笑,有些回答太逗了。一邊翻看著,趙樸一片在試卷上作著評語,在眾多的試卷中,忽然發現了兩個眼熟的名字,“李若虛”“虞允文”。
“是他們!”趙樸深吸了一口氣。
在歷史上,李若虛在岳家軍中扮演著軍師的角色,出謀劃策,後勤補給等等,都是一等一,使岳飛在前方作戰,能夠安穩無憂;
而在名將凋零的時代,在完顏亮派兵南侵,勢如破竹,幾乎要跨過長江的時刻,虞允文出現了,在危難中力挽狂瀾,挫敗了金軍。
雖然是文人,但都是一等一的能臣。
看著這兩個人的名字,趙樸心情劇烈的起伏起來,人才終於來了。
…………
筆試之後,自然是面試了。
參加面試的考官有兩個,一個是趙樸,還有一位是兵部的官員。面試的內容很簡單,問一些問題,考生回答,然後給出了印象分。這位兵部的官員是負責問問題,而趙樸只是靜靜的聽著雙方回答,然後提筆作著記錄。
每人面試的時間很短,大概是三五分鐘就結束了。
等待了許久之後,李若虛走了進來。
趙樸看著李若虛,有些失望,這個傳說中的軍師,樣貌太平常了,幾乎可以淹沒在人潮中;他的回答也是平常至極,沒有特殊之處,從始至終,都是沒有出奇之處。而此時的李若虛已經三十七歲了,年紀不小了,可是還沒有中了進士,還在舉人的位置徘徊著。
此時的他還沒有出仕,雖然鄉間多有才名,但是整體而言太不出色了。而他的弟弟李若水早已出仕為官,身居高位,在朝野聲名顯赫,相比之下身為兄長的李若虛太遜色了。
世人往往先知道李若水,然後才知李若虛。
趙樸抬筆評價道:“大器晚成!”
接著是,又是面試虞允文。
此時的虞允文還沒有成器,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只是一個熱血青年,談不上足智多謀,一切尚未雕琢。
趙樸評價道:“年少可為!”
此時,不論是李若虛,還是虞允文都是尚未開發,潛力無限,還要在底層多多磨練。
…………
武備學堂,就這樣開業了。
一切辦理有些倉促,可是趙樸顧忌不了那麼多了。時間不等人,金軍不會留給他太多時間,可能三五個月後,金軍就會再度殺來,那時武備學堂就得暫時歇業。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短促突擊,短期的培訓。
兵者,國之重器,自然不能授予他人,只能是趙樸親自上陣,當祭酒(相當於校長)。
只有親自養孩子,才能有感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