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下齊心而設立。最初只是在軍中流行,後來流傳到朝堂,最後波及在揚州,襄陽等地!”
“此乃是,收天下士人心思之舉!古有漢武帝,獨尊儒術;今有官家創立破虜報!”李若虛思量著:“亂世用重刑,不僅是要殺雞儆猴,起著威懾的作用;更是為了快到斬亂麻,乾淨利索,畢竟君王的精力是有限的,主要精力還是征戰,沒有時間在這些小事上,耗費太多的精力。
而僅僅是重刑還是不夠的,還要統一思想。
沒有獨尊儒術,漢朝百姓思想雜亂,心不在一起,力氣自然使不到一起,自然無法全力出擊匈奴;唯有三千萬漢人齊心協力,才能抗擊匈奴,完成封狼居胥的壯舉。
如今,大宋思想雜亂,也是心不在一起,力氣也是不到一塊,官家這是打算利用使眾人才心思聚集在一塊,合力抗金。”
“這是什麼?武備學堂!”
李若虛忽然看到在左下角的一個簡介,上面介紹著武備學堂招收學子、博士、助教等等,為的是建設宋朝的武備,提升宋朝抗金實力。文中寫道:“唐朝,藩鎮割據,武人亂國,國之大害。我朝思唐之弊端,創立以文制武之法,軍政分離之法,相互制約,根除唐末之弊端。然則,亦使我朝武備鬆懈,軍力衰弱,先是敗於遼軍,後是敗於西夏,如今辱國於金國,恥辱不斷,此乃是以文制武之弊!”
“古時,文武不分家,管仲治國以富齊,強軍以王霸,文武皆備。三國時,諸葛武侯,以強軍六出祁山,屢次北伐擊魏;治理蜀民,國泰民安,亦不分文武。文武本無定論,為國士者,當為國家思慮,國之需求為本,哪裡需要,那裡走。如今我朝武備缺乏,以文制武之法,已不可行,唯有建設文人軍隊,以大量士人充斥軍伍,方為上策,如今籌建武備學堂,請各個學子,盡心為國出力!”
“這是要招收士人,為軍伍!”李若虛眼中閃出一絲猶豫。
在大宋,最為低賤的不是商人,不是妓女,而是士兵。士兵者,丘八也,正所謂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不管上面寫得如何冠冕堂皇,也是掩飾不了當兵的本質。
武備學堂,是武人的國子監。
一旦入了武備學堂,相當於入了軍伍,這可是蒙羞之事。一旦入了軍伍,想要該為文職就難了。
李若虛不禁猶豫了。
最後,李若虛咬了咬牙,下定了決心,羞恥就羞恥,該忍也忍了:“我打算加入武備學堂!”
“兄長,也打算加入武備學堂,那小弟正好相隨!“一旁的虞允文激動道,“我原本就打算加入武備學堂,只是父母不允許。如今又兄長相隨,總算是有了藉口了!”
“好,亂世來了,唯有加入武備學堂,才能為國出力!”李若虛道。
ps:多謝黃健明打賞10000起點幣,這是我收到最多的一次打賞。
還有iceer74的支援。
帆哥就是神,奇衫軒,小乖孩子、白雲過隙01等打賞和評價票,更新票。
我打字速度慢,只能慢慢更新。
此外,我覺得寫書應該精煉,少廢話,力求每一章都精彩。
謝謝了!
〖
第227章籌建武備學堂
在武備學堂中,趙樸坐在椅子上,看著稀稀落落的幾個人,神色有些不自然。
在《破虜報》上,連續的宣傳了幾期,進行洗腦式轟炸,加大宣傳力度,為的就是提升武備學堂的知名力度,辦好武備學堂。
只是宣傳的很好,可是實際報名的,卻是阿貓阿狗,就那幾個。
趙樸不由哀嘆:這個時代,畢竟不是後世,在後世十萬青年十萬兵;可是在這個時代,書生當兵,跟皇帝要飯一般,不可思議。武備學堂開學已經一個月了,可是招生情況,極度不良好,有種崩潰的感覺。
“武備學堂,大宋的第一所軍校,就這樣營養不良?”
趙樸心中苦澀至極,這個時代可沒有軍校一說。這個時代,軍人都是世襲的,兵法也是老子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口口相傳。像組建學堂,將一群將領,或是書生匯聚在一起,不斷的講述如何打戰,怎麼思考,都有些紙上談兵的感覺。
可是如今,趙樸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世人都小看趙括,說趙括,如何如何廢物;其實趙樸看來,趙括還是有本事的,只是趙國勢力不如秦國,白起又太強,最後才失敗。若是遇到弱些的對手,還是會勝利的。
而在歷史上的兵家中,白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