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頁)
多數是軍事盲,或是半桶水,他們不懂真正的軍事,他們評價強軍的標準,很表面化,膚淺化。
於是,趙樸想著法子的做“面子工程”,於是便有了十大古陣齊上陣的場景。
一談起古陣法,後人總會想到: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天地三才陣,四門兜底陣,五虎群羊陣,六丁六甲陣,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九字連環陣,十面埋伏陣。
後世談起這些古陣法時,總是吹呼的神乎其神,玄妙無比。
其實,這十大古陣法根本不存在,都是後世的文人杜撰而出,有的只是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玄襄陣等。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古代十大陣法,也是存在的。只是沒有小說演義上,那樣神乎其神。
一字長蛇陣,就是軍隊排成一條線,向敵人包抄;
二龍出水陣,就是軍隊,變成兩條線,分別圍追堵截;
天地三才陣。就是三個方陣,彼此互為犄角,互相掩護;
四門兜底陣,就是一個方陣,內部包裹著無數個小方陣;
五虎群養陣,則是擺出無數個錐形陣。追殺敵人;
六甲六丁陣,則是無數個不同種類的小陣,組合成一個大陣;
七星北斗陣,有些疏陣的味道;
八門金鎖陣,則有些像宋朝的平戎萬全陣;
九字連環陣,則是層層防禦的大陣;
十面埋伏陣,是不斷的小股襲擊。引起對手恐懼害怕,不算一個陣法,反倒是像襲擾戰,游擊戰。
而不管是什麼陣法,叫什麼名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簡單,實用,一點也不復雜。
在宋代。軍隊的文盲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有許多高階將領也是文盲。許多士兵連起碼的向左轉,向右轉也搞混了,連起碼的齊步走,也走不出一條直線。操練時,五天一會操,十天才一會朝。一些軍隊半年也未必會操一次。
這些註定了所謂的陣法,很是簡單,儘量精簡化。
太複雜的陣法,對於將領和士兵的素質要求很高。在文盲率高又會操低的軍隊中,根本玩不轉。一切都是儘量簡化,或是戰鬥是乾脆一擁而上,幹群架。
即便是強大的女真,也是使用極為簡略的陣法,或者乾脆不用陣法。
當然,一些文人總是喜歡玩複雜的陣法,在設計陣圖,進行排兵佈陣時,繁之又繁,看起來華美無比,似乎孫子在世,李衛公重生。可是到了戰場上,陣法堅持不到一刻鐘就散亂了,部隊逃散,徹底敗亡。
因為陣法太華美了,太複雜了,除了這個佈陣的文人明白是什麼回事,手下的中低階將領,都是一頭霧水,理解不了,自然也玩不轉。
陣法,沒有那麼深奧。
陣法,其實便是將部隊紀律化,分配好職責,排好攻擊順序,排好攻擊位置,最大程度合理配置兵力資源。
而將陣法運轉到了極致,就形成了極致的美感。
而此刻,百姓們就被十大古陣運轉時,形成的美感忽悠住了。
樣式一致的鎧甲,一樣的裝備,剛健自然,雄渾有力。
“看,那是我兒子!”
“那是我外甥,也加入了武備學堂!”
“皇上親自檢閱會操,我這是第一次見到了皇上!”
“皇上,是武備學堂的祭酒,我的兒子也成了天子門生!”
“金軍殺來了,我兒要北上驅除金賊!”
在外圍,圍困的群眾們激動不已,指點著操場上的某個學員自豪的說著,或是看著高臺上,皇帝陛下的聲音,激動不已。
這一天,百姓們見到了太多的意外,經歷了太多的驚喜。
一般軍隊也有會操,只是多在封閉的軍營,檢閱時也多是朝廷重臣為主,杜絕外人見識。而趙樸卻是將軍隊部分透明化,讓平常老百姓們,見識到了武備學堂的精銳、紀律森嚴。似乎在藉著這次閱兵,顯示著威,為的是鼓舞頹廢的宋朝軍民士氣。
百姓也見到了皇上,雖然隔著很遠的距離,但還是看到了。
在陽光下,皇帝陛下好似金甲戰神一般威嚴,神秘、難以揣測。
終於轉了一圈,陣法變化完畢,學員隊伍由四面埋伏陣,再度變回了一字長蛇陣。而蛇身子一轉,也是隨之變化為了方陣。
整個過程,整齊劃一,運轉流暢,剛健自如。
“會操結束!”這時,那個負責會操的將官上臺,單膝跪倒在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