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只是這種地形也容易被騎兵封鎖,又孤懸於長江北岸,容易被敵人圍點打援。”
範仲尹道,“而在路程上,又距離汴梁太近,距離襄陽,一旦被圍,退無可退,必然是第二個汴梁!請陛下移師鎮江,靠著水軍,守衛長江,以拱衛江南,一旦金軍疲憊,趁機離去,可追襲!”
歷史上,襄陽還是被蒙古攻破了,與其說是被攻破,不如說是被活活困死,多數援軍被蒙古軍消滅在了救援的路上。
“陛下,萬萬不可,大戰士氣為先。在汴梁太過危險,在鎮江倒是安全,只是向後一退,士氣必然下跌,那時空有山河險要,也難以抵擋住金軍!“一旁的王守義立刻反駁道。
趙樸深知,這次宋金百萬大軍的大會戰,關鍵點在於他這個皇帝。他到了哪裡,哪裡就是主戰場。
在汴梁,太靠前了,容易被金軍圍困;而鎮江靠著長江,倒是安全無憂,只是向後退得太厲害,士氣必然大跌。
而襄陽危險係數也不少,一旦城破,四周都是平原,跑也無處跑。
〖
第262章成立軍部
“水軍如何?”趙樸問道。
守衛襄陽,水軍很重要,強大的水軍,是守衛住襄陽的根本。
“水軍有樓船三隻,戰船上百,還有水哨馬、得勝、十棹、大飛、旗捷、防沙、水飛馬等,總計數百艘!”這時回答的,是兵部侍郎範宗尹。
趙樸深吸了一口氣道:“具體點,數百艘到底是多少?”
二三百艘也是數百艘,七八百艘也是數百艘,其中差距大著呢?別到了打仗的時刻,連戰船也不知道多少?
“這個微臣不知?”範宗尹臉上不自覺的冒出了汗水。
趙樸搖搖頭道:“下回記住,數字要精確,不要再這樣模糊!”
“是!”
“襄陽孤懸於長江以北,不好守,但是也只能硬著頭皮頂著!”趙樸道,“若是襄陽被破,戰線就會被中途切為兩半,那時向西可以兩路合圍四川,向東可以順江而下,直搗蘇杭,此戰不容退卻!”
朝中大臣只能是答應,皇帝陛下是鐵了心要守衛襄陽,將戰略重點,放在了襄陽,放在了中路。
“北方平原為主,重在騎兵,誰掌控騎兵誰就掌控了戰爭主動權;而南方則是河網密集,重在舟楫,誰掌控了強大水軍,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趙樸道,“守衛襄陽,重在水軍,只有強大水軍,才能確保,進可攻,退可守,才能保障戰爭的主動權!”
“此戰重在一個拖字,拖上一年半載,拖得金軍財力枯竭,兵力疲憊,拖得金軍不得不退兵。我軍就勝利了。但是不能被動的防守,要積極的防禦;進攻也不能冒險進攻,而是穩妥的進攻!”
趙樸下了這次軍事會議的主調。
看著在座的文武,趙樸微微嘆息,此時的文武還是有些幼稚。還是不成熟,想要快速長大,必須要交“學費”,只是希望學費不要太過昂貴。
“我打算成立軍部!”趙樸開口道。
“軍部是什麼?”在座的文武立時心中伸出疑問。
趙樸解釋道:“戰爭之道,在於廟算,多算勝。少算不勝。我朝缺乏強兵,有無名將,無漢唐強兵,無孫武、白起、韓信之將,為今之計,只有以拙破巧。集聚眾人智慧,共同制定作戰計劃!”
軍部,相當於後世的參謀部。
而在大宋樞密院,也扮演著參謀部的一部分角色,只是很可惜,真正起到作用很少,大多時刻。起著負面作用。
此時,武備學堂還未培養出太多高素質人才,滿朝的文武又不爭氣,更為嚴重的是黨爭極為厲害,只能是成立軍部,起著參謀作用。
講述了軍部的職責之後,趙樸道:“軍部,不在朝廷機構編制中,只是暫時的編制,人員由我親自任命。主要是負責制定作戰計劃,我軍長遠戰略。作戰計劃要詳略得當,在具體的指揮上可以靈活,而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必須要詳細至極!”
而臨時成立。意味著可以隨時解散;不屬於朝廷機構,便於控制是,少去了黨爭。
………………
有些機構,是不編入朝廷編制的,屬於私密機構,而朝堂的大臣很難干涉,很難制約。這些機構的特點,往往是品級很低,甚至是沒有品級,可是卻負責一些私密的事情,在大致方針上,影響皇上決策。
比如,內衛,專門負責保衛和情報,主要是監視朝中大臣,探查朝廷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