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 頁)
。若本戶絕嗣,則要由同族人遞補。
也就是說陣亡之後,沒有補助,反而是繼續派丁上前,全家男丁死光了之後,還要牽連上同族。身為軍戶,既要種地,又要賣命,身為軍屬,不會享受到優惠待遇,反而是有著沉重的賦稅,坑人無比。
此外,明朝軍戶身份是世襲的,子子孫孫都要當兵,不允許從事商業、手工業,甚至連科舉考試也不允許參加。
而趙樸設計的軍戶制度,軍戶必須是世代從軍,一戶一丁,也就是說一戶人家在,至少有要一個前去當兵,而其餘的丁口可以從商,可以讀書當官,也可以從事手工業;總之必須有一丁參軍。一旦家中缺少丁口,未參軍,實行重稅;而一旦家中有陣亡將士,則是實行減稅;一旦無故逃避兵役,輕則是收回田地,重則是加重賦稅。
而在揚州,實行按畝納稅,免除人頭稅,實行留五納五;其中稅收中截留三層,用於興辦義學,義學免費為主,主要在提高識字率,較少文盲數量;同時義學中實行軍訓制度,軍戶出身的孩童、少年,必須要參加一定數量的軍事訓練。
此外,重點防備土地兼併,軍戶土地不得隨意買賣。
軍戶制度,看似只是軍事上,卻是設計到了普及初級教育、攤丁入畝、軍訓尚武等制度。
就這樣,在一些大臣,武將的參與之下,軍戶制度草草定稿,然後實行了。至於缺點有多少,問題有多少,剛剛實行兩個月,好壞暫時還不知道。
…………
正是冬天,閒暇的時刻,而軍隊卻不能閒暇。
揚州軍只是廂軍,在訓練的量上只有八字軍的一半,但是三大紀略八項注意必須遵守,寧可軍隊戰鬥力低下些,也不能變成遭殃軍。
經過短暫的訓練,揚州軍有了一絲的氣象,只是戰鬥力真的不怎麼樣。
在戰場上,五萬揚州軍,只需要五千金軍,就可以擊潰,還是要加大訓練量呀!
不過不管怎麼說,揚州軍就這樣成軍了,問題很不少,還需要提高。但是無容置疑的是,不久之後八字軍必然離去。那時揚州軍,將是守衛揚州的主力部隊,揚州需要他們保衛,八字軍主力不會長久的留下,當衛戍部隊,主要還是以征伐金軍為主。
第206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皇帝巡行天下,這涉及到了安全保衛,奏章批閱等問題,繁瑣的事情極多。趙樸一再的說,精簡為主,可是依舊磨蹭了十幾天,才搞定一切。
趙樸要離開揚州,只是誰戍守揚州的問題上出現了爭執,最後決定留下岳飛,張貴二人,他們負責操練揚州軍,籌備揚州附近的軍務;而趙鼎負責揚州路的軍政大事,負責淮河一帶的防線建設,多數大臣依舊是留在揚州,只有汪伯彥以宰相之名相隨。
此時戍守揚州的,有一萬八字軍,五萬揚州軍。
而在兩萬八字軍的護衛之下,趙樸浩浩蕩蕩的向襄樊一帶前進。
…………
一場大雪拯救了大宋。
至少在許多人眼中是如此,金軍節節勝利,宋將軍節節敗退,山東全境淪陷,而陝西丟了一半,河南只剩下一個汴梁。此刻戰線已經由黃河推進到了淮河,距離宋軍的陪都揚州,只是咫尺之遙。
雖然說,八字軍激戰金軍,覆滅了冒進的七千金軍騎兵,取得了大捷。
可是誰也不會認為,揚州真的守得住,一旦超過十萬的金軍會師在揚州,揚州必破無疑,區別也僅僅是淪陷的時間長短而已。一些聰明的人,已經開始渡河,向著長江以南跑路。一些文人,一些邊遠州縣開始向投靠金軍。
而金軍上下,也是瀰漫著勝利的氣氛。
只是一場大雪,一場雪災,徹底的終結了夢想。
在一些地帶,雪已經漫過了膝蓋,戰馬運動不便,弓弦潮溼,後勤運輸苦難。結了冰的城牆溼滑、冰冷無比,根本無法攀緣,這一切導致了進攻困難。
此外激戰半年之久,女真上下士氣衰落,士兵思鄉心切,南下擄掠的財富,又足以富足生活,金軍上下進攻的**不太強烈,只能是退去。而此刻,謠言不知從何處傳起,說大雪是天神所降,為的就是阻止金軍南下,為的就是保全大宋社稷,一旦金軍繼續南下,必然遭到天神的詛咒。
一切說得有鼻子有眼。
而此時河北,河東,甚至是幽雲地區,義軍起伏不斷,不斷的騷擾著,破壞著,金軍必須回師前去剿滅。只有穩定的後方,才能更好的滅宋。
最後只能退兵而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