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能打擊他們生產的積極性。
“你起草一項法令,不準踐踏百姓的莊稼,要愛護糧食,保護耕地,我釋出下去。”他笑著說。
“只這樣還引不起他們的重視,你要以身作則,做個表帥,讓他們知道你的決心。”婉婼焦慮的說,契丹人的輕農的思想不是一兩個法令所能解決的,這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尤其是那些貴族們,更不能違反。
“你說應該怎麼做?”他反問。
“先從你的親兵護衛隊開始,然後是貴族和大臣們,要讓他們引起足夠的重視,最好你能身先身先士卒,為他們做個榜樣。”
“好,你安排吧,臣遵命便是。”他開了個玩笑,把她摟在懷裡。她憂國憂民的思想是沒有錯的,如果人人都像她一樣就好了。
婉婼早就胸有成竹,她說出了自己的計劃,讓他不住的點頭,表示讚賞。
秋高氣爽,皇都城外熱鬧非凡,秋風將天空刮的湛藍湛藍的,北方的秋季來的比較早,雖然豔陽高照,風吹過卻帶來陣陣涼意。四季的大自然,不停的變換著自己的顏色,當陽光、春風、夏雨集合起來,沉澱成一顆顆、一穗穗秋天果實的時候,秋天的魅力便展現在人們面前。秋中更容易得到人生與命運的感悟。
秋風絲絲撲面,昔日油綠的草地泛出微微的黃色,樹木一層層的渲染著自己在不斷變化的顏色。
耶律德光帶著他的大臣和各部帳貴族們及他們的親兵衛隊一起來到田間,親自為百姓們操鐮收割,為他新發布的保護農業的法令造聲勢。
婉婼沒有同來,不過臨行前她寫了一首詩為他壯行。
我覺秋風逸,
誰雲秋興悲?
山將落日去,
水與晴空宜。
讓他與李白同坐在秋船上,同詩人一起奔放與曠達一次。
這就是婉婼,總會有一些出奇不意的主意冒出來。
她認為只簡單的釋出一項法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面對橫衝直撞的馬隊,老百姓還是束手無策,不會有好的效果。要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要讓王公貴族們管好自己的手下,這才是問題所在。
耶律德光接受了她的建議,立刻行動起來,才有今天這壯觀的場面。
他拿起鐮刀,和大臣們一起一字排開,幫百姓收割莊稼。在他的帶動下,各部人馬四下出擊,兩天功夫,皇都周圍的秋莊稼全部收割完畢,既幫助了農民顆粒歸倉,又宣傳了保護農田,愛護農民勞動成果的法令,收效很好。
耶律德光臨行前,在大殿上對大臣們召開了一次動員大會,他要求所有的大臣及貴族們都要背誦五遍唐代李紳的《憫農》詩,先對他們在理論上進行了總動員。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慄,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憂餓死。
契丹上下接受了一次普法教育和護法的推廣。看到皇上如此重視和保護農業,尤其是那些契丹貴族及部下收斂了不少,不敢再隨意踐踏莊稼了。
當然婉婼他們碰在那隊人馬,在第一時間接到了了皇上的這項法令,他們被派去幫助百姓收割莊稼了。
也許只有這一項法令做到了人所共知,齊心協力。
今年確實是個豐收年。
當婉婼再次來到田間,已看不到揚起黃土的馬隊呼嘯而來的情景,田間地頭到處是忙碌的身影。
她和翠玉一起幫著大家收割莊稼,扶犁播種,既新鮮又好玩,過了把癮,不過回家後第二天趴在床上起不來了,腰痠腿疼,動彈不了。
親身體驗到了做百姓有多麼的不容易。
藉著這股秋收愛農浪潮,耶律德光接連發布了很多項針對農業的法令,不僅支援在漢族人在漢人地區發展農業,也大力開展草原地區適合農業生長的地方,開墾種田,發展生產。
農業的發達對契丹多種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增強了國力,為他的南下進軍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
漫天的雪花,呼嘯的寒風阻擋不住學堂內朗朗的讀書聲。
婉婼站在講臺上,親自為孩子們上課,四書五經不單純的讓孩子們背誦,透過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更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