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妻子和情人(第1/3 頁)
</dt>
&esp;&esp;鞠義這次聯絡到的人,姓馬,叫馬保國。
&esp;&esp;陸恩慈見到他時有些意外,因此人不過三十來歲,她猜測馬保國的父親該叫“馬定邊”之類的名字,那似乎才比較合情理。
&esp;&esp;馬保國是a市知名私立醫院的副院長,週末輪休,這才抽出空見她。
&esp;&esp;據鞠義說,今天本該見到馬保國的父親,也就是曾經的院長。但老頭前幾年早早退休,輕易根本聯絡不到。
&esp;&esp;陸恩慈坐在沙發東側,手裡拿著筆記本,錄音筆就放在桌面。
&esp;&esp;馬保國在給魚缸換水,邊留意魚缸,邊回答陸恩慈的問題。
&esp;&esp;“……姑娘,三十多年前個人電腦才發明出來,網際網路出現,最早接觸他們的就是北美留學生。《sophone》也不是最早出現的刊物,別的雜誌發新聞,感想,它只是發點亞文化領域的小牢騷。”
&esp;&esp;“我有個問題?”陸恩慈道。
&esp;&esp;“什麼?”
&esp;&esp;“您現在也才三十歲出頭,怎麼會對這份父輩時代的雜誌這麼清楚呢?”
&esp;&esp;馬保國笑道:“誰年輕時候沒做過文青?知道我爸參與過,我特地問過他。否則這次採訪,你就只能去問他了。”
&esp;&esp;陸恩慈點點頭,沒說什麼,聽馬保國繼續說雜誌的事。
&esp;&esp;他說的方向與紀榮有區別。
&esp;&esp;紀榮作為資本家及當年的投資商,看這份雜誌主要從它的意義出發。而馬保國瞭解到的資訊與編輯相關,他說的內容會更側重雜誌編輯的動機。
&esp;&esp;陸恩慈腦中慢慢地啟用起舊時的回憶,記下的東西越來越多。
&esp;&esp;“最難做的就是實刊,郵件刊時代你發過來我發過去的,隨便寫點當期感興趣的內容,大家透過e-ail譯介器互相交流,年末會專門出一期,來記錄所有人交流的成果,就像那種漫畫末尾的番外篇一樣。”
&esp;&esp;陸恩慈想起自己在臺大教書的那段時間,道:“現在似乎也有?比如那種座談…對談,形式變了,可生成的內容是差不多的。”
&esp;&esp;馬保國點頭:“對,但你要注意一個問題。對談發在哪裡?它面對誰?《sophone》當初只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眾的集子,你剛剛提到,前面接受採訪的人把它形容為‘同人’,是很精準的。自己看,自己讀,自己寫,這就是一種足夠小眾才能形成的‘同人’氛圍。”
&esp;&esp;馬保國到底三十歲出頭,年輕,愛裝。是男人,所以還帶點老中爹味。
&esp;&esp;他說著說著,突然問陸恩慈:“你看過《文學藝術史》沒有?”
&esp;&esp;陸恩慈臉都綠了,忍耐搖頭,就見馬保國滿意頷首,道:
&esp;&esp;“是這樣,我們說對同人來說,它的圈子每擴大一圈,圈子裡人的鑑賞水平,就隨之下降一級。如果它不夠小眾,那它的品味就不夠‘高雅’。”
&esp;&esp;陸恩慈道:“可是太小眾,會死。就像它也只活了一兩年而已。”
&esp;&esp;馬保國看到水換完,忙碌地把魚從玻璃盆中撈起放進去。
&esp;&esp;“……我爸可寶貴這些魚。”他說著,接上陸恩慈剛才的話:
&esp;&esp;“對,但你覺得是小眾讓它死嗎?我覺得不是這樣。網際網路都出現了,可它和以前的報紙有什麼區別?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的媒介就站在這裡,我們卻沒有交換的能力。媒介出了問題,所以……”
&esp;&esp;陸恩慈冷不丁來了一句:“你是說bbs?”
&esp;&esp;“你這麼大的小孩子還聽過bbs?”馬保國有些詫異,隨即,他點頭道:“對,互動性的bbs。”
&esp;&esp;陸恩慈低頭寫,一時半刻沒說話。馬保國意外來訪學生準備上的充分,態度比剛才更好出幾分。
&esp;&esp;“有矛盾未必是壞事,比如你們在報告裡提的這個問題——它為什麼一定要死?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