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郿城佈局,孫堅進擊(第1/3 頁)
在長安以西二百五十里處的郿縣,董卓下令修築了一座城。
城牆高度與長安一樣,有十丈之高,城中儲存的糧食可供三十年之用。
董卓打算在平定國家之後,在這座堅不可摧的城中安享餘生。
在郿城的宮殿裡,李儒向主公董卓進言。
“您知道袁紹和公孫瓚正在爭鬥嗎?”
“嗯。愚蠢的傢伙們。就在不久前他們還氣勢洶洶地要打倒我,現在卻自相殘殺,真是讓人笑個不停。”
確實在李儒看來這也是愚蠢的行為,但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
“如果其中一方獲勝,此人就有可能控制幽州、冀州、青州,成為一大勢力。”
“……確實如此。”
“對我們來說,多個弱者比一個強者更容易對付。”
以前那種規模的聯盟軍不太可能輕易組建起來,只要沒有單獨能夠對抗的勢力出現,董卓的天下就會繼續。
“有什麼辦法嗎?”
“有。幸好目前戰況膠著。可以利用天子的名義下令停戰。”
這樣一來,雙方都會響應這個命令。
這是個好主意。
董卓立刻指示著手去辦。
“我不喜歡因私怨而引發的爭鬥……向世人宣揚這一點。”
雖然不知道他怎麼有臉說出這種話,但李儒面不改色,回應道:“遵命。”
公孫瓚那裡收到了朝廷的詔令。
要求他立即與袁紹和解、停戰。
雖然懷疑這是否真的是獻帝的旨意,但詔令就是詔令,不能不服從。
恰好此時與袁紹的戰鬥陷入了泥潭,服從詔令對公孫瓚有利也是事實。
袁紹也不希望戰爭長期化,於是雙方達成一致,退兵。
這樣公孫瓚就撤回了自己的領地。
如此一來,劉備等人也離開了界橋,返回平原國。
這時,趙雲向劉備提出希望能一起走。
“大哥,趙雲是一員猛將。我們應該接受他的請求吧?”
“嗯,我也認可他的實力。”
張飛有點不服氣地說,這是有原因的。
他為了試探打敗麴義、趕走文丑的趙雲實力是否真實,向趙雲挑戰模擬戰鬥,結果輕易地就被趙雲擊敗。
劉備和關羽也親眼見識了趙雲的實力。
“趙雲,你的請求讓我很高興,我也希望能與你結為主從之約。”
“好,我很高興。”
聽到這句話,趙雲感到無比喜悅。
但是,劉備接著說:
“不過,我有個不情之請,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幫助伯珪。直到他與袁紹的抗爭完全平息為止。”
趙雲雖然遺憾不能一起行動,但把劉備的話當作命令。
“我明白了。既然這是您的命令,我趙雲定當竭盡全力。”
他向公孫瓚說明情況,告知公孫瓚自己今後仍以客將的身份留下。
公孫瓚對趙雲拒絕為自己效力卻輕易跟隨劉備感到心情複雜,但劉備一直以來都很能吸引人,公孫瓚自己也是被劉備吸引的人之一,所以也就釋然了。
不管怎麼說,有趙雲這樣的豪傑留下,沒什麼可抱怨的。
公孫瓚和劉備都從冀州撤軍,界橋之戰就此結束,但這場戰鬥在意外的地方產生了餘波。
在與袁紹的爭鬥陷入膠著時,公孫瓚與袁術聯手。
得知這個訊息後,袁紹又與荊州刺史劉表聯手。
袁術佔據荊州的南陽郡,劉表則以荊州的南郡為中心擴張勢力。
雙方圍繞荊州的霸權展開了爭鬥。
原本與袁術結盟的孫堅也被捲入了這場爭鬥。
“兄長,你真的打算聽從袁術的話嗎?”
孫堅的弟弟孫靜來到正在準備出征的孫堅面前。
“對袁術,我並非沒有想法……但他提出盟約,我也只能行動了。”
“但是……”
孫堅把手放在還想說什麼的弟弟肩上。
“而且據說劉表希望統一荊州。也就是說,遲早我們的長沙也會被他盯上。趁早攻打他比較好。”
孫堅這樣說道。
孫靜雖然理解孫堅的話,但還是感到一絲不安。
“別再說了。”
像往常一樣,被兄長的笑容說服,孫靜無奈地接受了。
“父親,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