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界橋之戰(第1/3 頁)
青州平原國迎來了公孫瓚的緊急使者。
使者帶來的內容是請求劉備在他與袁紹的戰鬥中給予助力。
反董卓聯盟剛解散不久就發生了這場私戰,劉備對此非常驚訝。
“看來是無法忍受被袁紹利用,所以才這樣啊。”
劉備仔細聆聽了簡雍的詳細說明。
之後,劉備低聲說道:“……伯珪(公孫瓚)的缺點暴露出來了。”
袁紹為了得到冀州而採取的策略中,公孫瓚被當成了棋子。
公孫瓚被傳要奪取聯盟中諸侯的領地,被單方面塑造成了壞人。
公孫瓚似乎是出於憤怒而發動了戰爭,但如果真的攻打冀州,世人就會認為傳聞是事實……
不過,曹操所說的諸侯們互相覬覦領地,難道是真的嗎……
而且盟主袁紹竟然率先這麼做……以後可能還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備感到非常震驚。
“這是一場沒有正義的戰爭,但伯珪的請求不能無視。”
正如他所說,劉備雖然不情願,但此時拒絕助力會顯得不講義氣。
劉備組建了三千人的部隊,帶著關羽、張飛、簡雍,從平原國出發。
留守的田豫也很熟練地送別劉備他們,說道:“祝你們武運昌盛。”
袁紹進入冀州後不久,韓馥逃到了陳留太守張邈那裡。
韓馥把州長官印交給了袁紹,但之後他只得到了一個沒有實權的名譽職位。
最糟糕的是,他得知了曾被傳言與公孫瓚勾結的麴義竟然在袁紹手下效力。
此時韓馥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但已經太晚了。
他想起耿武因進讒言而死的忠誠,每天以淚洗面。
最後,他甚至感到生命受到威脅,只好帶著少量侍從從冀州逃亡。
對於袁紹來說,殺了韓馥會有損形象,現在能擺脫這個麻煩,他感到很輕鬆。
袁紹得到冀州後,人才增多,於是決定對自己的軍隊體制進行改革。
除了原來的文官逢紀、荀諶、郭圖之外,又提拔田豐、沮授、許攸等人為參謀。
在武官方面,繼文丑、顏良之後,又將審配、麴義、張合編入部隊。
袁紹得到了肥沃的土地和眾多人才,高興得大笑不止。
但也並非全是好事,公孫瓚向他宣戰了。
袁紹說公孫瓚氣量小,這麼容易就生氣,但這正是名門出身、不顧他人情緒的袁紹會有的感想。
為了避免戰爭,袁紹把渤海太守的官印送給了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但這也沒有用。
不管怎樣,一旦開戰,袁紹絕不退讓,他也整頓軍備,準備出戰。
在冀州境內,清河國與鉅鹿郡交界處的界橋,兩軍對峙。
出乎意料的是,公孫瓚的軍隊能深入冀州境內,是因為擔任渤海太守的公孫範的引導。
兩軍之間有清河流過,公孫瓚在東邊,袁紹軍在西邊。
公孫瓚親自站在陣前,指責袁紹。
“袁紹,你身為聯盟盟主,卻為了私慾奪取他人土地,甚至還把我當槍使,你難道不知道羞恥嗎?”
“你說什麼?這冀州是韓馥為了抵禦蠻族而託付給我的。事實上,賊人不就在眼前嗎?”
袁紹回應著,露出冷笑。
總之,公孫瓚的入侵讓袁紹奪取冀州有了正當理由。
“哼……那韓馥現在在哪裡?”
袁紹對此無法回答,這場舌戰以平局告終。
“進攻!”
隨著號令,兩軍的先鋒開始前進。
公孫瓚軍的先鋒是他的弟弟公孫越,袁紹軍則派出了文丑。
兩軍激戰中,公孫瓚軍出現了混亂。
率領軍隊的公孫越被流箭射中,倒下了。
公孫瓚軍突然失去了將領,失去了統一指揮,輕易地被文丑蹂躪。
接著,文丑向剛才還站在陣前的公孫瓚衝去。
“保護主公!”
在這危急時刻,公孫瓚軍中響起了悲鳴般的呼喊聲,但文丑的攻勢無法阻擋。
公孫瓚無奈之下騎馬逃跑,但文丑緊追不捨。
公孫瓚非常不幸,逃跑的馬前腿折斷,他從馬上摔下來,就在這時被文丑抓住了。
“沒想到這麼容易就解決了。”
文丑下馬,慢慢走向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