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的確是福星(第1/3 頁)
在大家興奮的,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參觀粉條廠的等待中。
李蘭珍帶著他們,趕著馬車來到了粉條廠。
此處寬寬的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木橋。
這座木橋全部都是榫卯結構的,像一個半彎的月亮架在河面上。
自從他們來到這裡以後,李蘭珍在他們住宅區這一片通往西山的河面上搭建了三根木頭,作為臨時透過的橋樑。
她回去在空間裡就尋找到了很多關於橋樑設計圖紙。
拿著這些圖紙,統統丟給了李二憨,李溪水父子,讓他們去研究去吧。
李蘭珍相信術業有專攻,不要小瞧古代人的智慧。
果然,這不是就架起了一座橋嗎!
她知道在完成這座橋樑之前,李二憨,李溪水,李光陽爺孫三個不知道做了多少的橋樑模型。
報廢了一個又一個,再次試驗,再次報廢……
功夫不負有心人!
就這樣一座成功的木橋架在了這條大河上!
大橋落成的時候李蘭珍拿出了千響鞭炮,噼噼啪啪的放了一陣,給這個山谷,增添了喜氣。
馬車停在了木橋的這一面,大家下了馬車信步走上大橋。
儘管他們已經從這座橋上走過了很多次,但是這一次依然是興高采烈的,這裡看看,那裡摸摸。
或者俯身下去,看看橋洞下面滾滾流淌的河水。
每一次看完都不住口的誇讚李二憨爺孫三個是能工巧匠!
他們先來到了粉條廠的生活區。
看見一塊木頭上面刻著“生活區”三個字。
大家就知道這個前院應該是工人們住宿吃飯的地方。
每一處都打掃的非常乾淨。
人們隨著李蘭珍穿過生活區推開通向後面的木頭門。
就看到了門口豎著的一個牌子,牌子上面寫著“生產區”。
李珍首先帶著他們進了更衣室。
大家一看到這三個字,就知道了這裡應該是換洗衣服的地方。
他們也都聽說了李蘭珍對在這裡工作的人個人衛生管控的非常嚴格。
“我們是做吃食的,一定要注意衛生,不但要注意個人衛生,環境衛生也是一樣的。”
這一番話也已經在桃花源裡流傳。
“大家看一下,在木架子上取一套衣服褲子和帽子,把頭髮都帶塞進帽子裡面。
準備好了再出來,我們一起去參觀。”
說完李蘭珍就出來了,都是一群大老爺們她不便久留。
李蘭珍在這裡是有一間小小辦公室,分為裡外間。
裡間是休息室。有一張木床,一個桌子,一把椅子,都是李二憨按照李蘭珍的要求打造的。
外間稍微大一點,靠著牆擺了一張桌子,一張圈椅,靠牆有一個書架。
進了自己的辦公室,李蘭珍也連忙換上了自己的工作服。
三兩下把頭髮梳進了帽子,收拾好以後走了出來。
看見穿著清一色灰色工作服的人站在院子裡。
他們對這套衣服感到新奇也好奇,這裡摸一摸那裡拽一拽,相互轉著圈看一看。
“行,我們走吧!進入看看大紅薯是怎麼變成一根一根粉條的。”
他們進了生產區以後,從中間的這一條路分開,兩邊都是李蘭珍嘴巴里介紹的“廠房。”
他們在心裡想了一下顧名思義,就是做工的地方。
廠房門口的房間門口都掛有牌子。
他們先進去了“清洗車間。”
這間房子很大,沿著房子的兩邊牆,一溜煙地排著都是高一米的大木箱子。
木箱子的另一邊下面有拳頭大小的洞。
洞的外面塞著一個木塞子,木塞子上面帶了一個圓圓的小木球。
如果想要把它拉開,抓著小木球往外一抽,木箱裡的水就湧出來,流淌進了旁邊一條水溝裡,這條水溝通向大河。
此時,工人們正在清洗紅薯和土豆,他們手裡拿著用蘆葦紮成的刷把子,不斷的刷洗著木箱裡的紅薯和土豆。
不一會兒,水就渾濁起來,工人就走過去把木塞子開啟,裹挾著泥沙的汙水就流了出去。
然後塞進木塞,開始灌清水繼續前行。
就這樣幾次三番,一直到紅薯土豆清洗乾淨為準。
洗乾淨的紅薯和土豆全部裝進了籮筐裡,然後運送去了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