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朱標想建學校(第1/2 頁)
第三百三十五章 朱標想建學校
“是”彙報的百戶剛離開,東宮朱標的貼身太監就來了。
“秦王殿下,太子殿下請您去東宮一趟。”
朱樉不疑有他,放下茶杯,就去了東宮。
東宮新書房內。
“怎麼還換了書房了。”朱樉自來熟的打量著朱標的新書房,完全沒有之前的龐大。
朱標抬起頭看到朱樉,笑著起身迎接說道“先坐吧。”
兄弟倆坐下後,朱標說到“內閣擴編到了三百人,我在從那邊就不合適了,索性換一個,反正是臨時的。”
“噗”
朱樉剛喝進去的茶水,直接噴了出來“咳咳,大哥,你說多少?”
“三,三百多人啊,怎麼了?”朱標愣了一下說道。
“你是準備直接換掉朝中六部嗎?”朱樉疑惑的問道。
朱標翻了個白眼隨後說到“這一次牽扯的官員太多了,你不看朝中和其他地方,你就說你剛從江浙回來,那邊的官員怎麼樣?”
“原本內閣挑選的幾名官員下去,準備擔任知縣的,現在全都在州府工作了,老二啊,大哥缺人啊。”朱標訴苦的說道。
“那也不至於內閣擴充那麼多人吧?”朱樉問道。
朱標再次給朱樉倒了杯茶說道“嘿嘿,我用了你在西安選拔屬官的方式,之前朝廷發恩科通知的時候就寫了,你沒看嗎?”
對此朱樉搖了搖頭說道“你不把我喊回來,我都不帶回來的,哪有時間關注朝堂的旨意。”
“這一批內閣成員是我最近親自挑選的,朝中各衙門都缺人,一味地等待恩科,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中樞各衙門官員身兼多職倒是還能運轉,但州府縣一方主管不能久空,不如自己著手先培養一批,有執政能力的先外放出去撐一段時間。”
朱樉對這些不感興趣,直接問朱標“喊我來啥事,不會是炫耀你這個方法有多高明吧?”
“當然不是,我想成立一所學院,專門培養官員的執政能力,老頭子挺看好,讓我問問你的意見。”朱標說道。
這不就是未來的政法大學一類的學院嗎,聽到這,朱樉愣了愣,隨後點了點頭說道“方法是不錯,但是怎麼教?誰來教?主要內容是什麼?”
朱標拿起放在角落的一張,改的亂七八糟的草稿紙說到“還沒整理,你湊合看,這個學院主要就是培養地方主官,縣令,知府一類的,從這個學院順利畢業的可以直接擔任一縣縣令。”
“我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單純依靠恩科來選拔官員其實存在諸多弊端,並不能完全適應實際需求。就拿洪武三年那次恩科來說吧,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可謂是相當明顯啊!”
說到此處,朱標不禁輕輕搖了搖頭,臉上流露出一絲憂慮之色。
確實如此,洪武三年的那一場恩科,朱元璋龍顏大怒。
他發現這些透過科舉考試脫穎而出的讀書人們,雖然飽讀詩書、文采斐然,但真正到了治理國家的時候,卻顯得有些華而不實,空有理論無識,對於實際政務的處理往往束手無策。
正因如此,朱元璋一怒之下索性暫停了恩科制度。
“嗯,這個想法倒是挺新穎的。”朱樉微微頷首,表示贊同。此時的他,饒有興致地看著朱標,想要聽聽這位兄長接下來還有什麼高見。
只見朱標繼續說道:“所以呢,我的建議是,那些在恩科中考取進士的人,可以讓他們進入專門設立的一所學院進一步深造和學習。”
“然後,每年都對他們的能力進行嚴格的考核評估。只有那些表現合格的人才能夠獲得為官的資格。”
“而對於其中特別優秀的苗子,則可以直接選拔進入內閣輔佐政事,將來甚至有可能擔任某一部的首腦。”
這樣一來,我們所選用的官員不僅具備紮實的學識,還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和鍛鍊,想必能更好地勝任職務,為朝廷效力。”
說完這番話後,朱標稍稍停頓了一下,目光轉向朱樉,接著問道
“至於負責教導這些學子的師傅嘛,我覺得不能僅僅侷限於那些聲名顯赫的大儒們。我們應當從眾多官員當中選拔出一些能力出眾、經驗豐富的實幹型官吏來擔當此任。”
“由他們向學生們傳授實實在在的執政之道和理政之法,如此方能培養出既有學問又懂實務的可用之才。不知老二你對此有何看法?”
“啊,我坐著看。”朱樉一時聽的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