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十四(第1/3 頁)
常州之戰(三)
在柴克宏擔任宣州巡檢使的悠長歲月裡,他不僅憑藉其在軍事策略上的超凡天賦,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與敬畏,更以深邃的洞察力與不懈的勤勉,為宣州這片土地編織了一張堅不可摧的安全網。他深知,真正的和平源自強大的防禦,於是,一場對宣州防禦體系的徹底革新悄然拉開序幕。
柴克宏,這位深諳兵法又兼具前瞻視野的將領,對宣州這片土地的熱愛與責任驅使他親自踏上每一寸土地,無論是崎嶇的山嶺還是平坦的河谷,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跡。他細緻入微地觀察著地形地貌的每一處細節,山川走勢、水源分佈、植被覆蓋,乃至季節變換對戰場環境的影響,都一一記錄在案,心中逐漸勾勒出一幅立體而生動的戰略地圖。
在深入研究古代兵法精髓的同時,柴克宏並不拘泥於傳統,他積極吸納現代智慧,將兩者巧妙融合,設計出了一套既蘊含深厚文化底蘊又兼具創新思維的防禦藍圖。這套藍圖不僅考慮到了直接軍事對抗的需求,更前瞻性地規劃了長期防禦與應急響應的策略,展現了其非凡的戰略眼光。
面對朝中內外的質疑與反對聲浪,柴克宏以堅定的信念和詳實的論證力排眾議,毅然決然地推動了城牆加固與擴建的浩大工程。他親自監督,確保每一塊石料的選取、每一鏟黏土的比例都嚴格遵循設計標準,力求城牆的每一處細節都達到完美。城牆的厚度與高度得到了顯著提升,宛如一條巨龍橫亙在宣州城外,成為了堅不可摧的第一道防線。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柴克宏在城牆的關鍵部位引入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築城技術——一種經過特殊配比的黏土與石塊混合材料。這種材料不僅具備極高的強度,能夠承受來自敵人的猛烈衝擊,還因其獨特的物理性質而有效抵禦了風雨的侵蝕,確保了城牆的持久耐用。這一創舉,真正實現了“銅牆鐵壁”的構想,讓宣州的防禦能力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此外,柴克宏還創新性地增設了多層次的防禦工事,構建了一個立體而複雜的防禦體系。暗堡隱匿於城牆之下,成為突襲敵人的利器;甕城巧妙佈局,一旦敵人踏入便如同自投羅網;而寬闊的護城河則如同天然的屏障,進一步阻隔了敵人的進攻路線。這些防禦工事的增設,使得宣州城彷彿被層層鐵網包裹,即便是最強大的敵人,在突破外圍防線後,也會發現自己已經深陷重圍,難以逃脫。
柴克宏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極大地增強了宣州的防禦能力,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遺產和建築典範。他的名字,也因此與宣州這座城市的安危緊密相連,成為了後人口中傳頌的佳話。
在施工期間,柴克宏身先士卒,日夜兼程地監督工程進度,確保每一磚一瓦都凝聚著堅固與智慧。他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工地上,與工匠們並肩作戰,共同解決技術難題,這種親力親為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使得整個工程進展迅速且質量上乘。
隨著城牆的竣工,宣州城彷彿穿上了一層堅不可摧的鎧甲,其防禦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這一壯舉,不僅讓宣州的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更成為了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的典範,彰顯了柴克宏作為一位傑出將領的非凡能力與深遠眼光。
吳越將領路彥銖,面對煥然一新的宣州城,心中雖不甘卻也無奈。他率領的精銳之師,雖屢次嘗試以奇襲或強攻的方式突破防線,但均因宣州城牆的固若金湯而未能得逞。長時間的作戰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使得士兵們計程車氣日漸低落,信心動搖。與此同時,吳程部在另一戰場上的潰敗,如同雪上加霜,徹底擊垮了吳越軍的鬥志。最終,在五月十一日這個平凡的日子裡,路彥銖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下令全軍撤退,宣告了這場對宣州城的漫長而艱難的進攻以失敗告終。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柴克宏那超凡的遠見與不懈的努力。
李璟,這位溫文爾雅卻又深諳治國之道的南唐君主,在得知柴克宏於宣州大捷的訊息後,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喜悅與欽佩。他不僅親自審閱了戰報,更詳盡瞭解了柴克宏如何在逆境中運籌帷幄,以少勝多,展現出超凡的軍事才能與對國家的赤膽忠心。在朝堂之上,李璟慷慨陳詞,對柴克宏的功績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評價,言辭間滿是讚賞與感激,認為他是南唐不可多得的將才,是國家的棟樑。
隨即,李璟頒佈詔令,正式任命柴克宏為奉化節度使,這一職位不僅是對其過往功績的肯定,更是寄託了朝廷對他未來能繼續為南唐開疆拓土、守護疆域的厚望。任命詔書中,李璟還特別提及了柴克宏在宣州之戰中展現出的智勇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