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太學釋褐典禮:才情與國運的交匯(第1/4 頁)
晨曦初破,熹微的日光輕柔地灑落在大漢最高學府辟雍太學的琉璃瓦上,泛起粼粼金光,彷彿為這古老的學府披上了一層祥瑞的金紗。今日,辟雍太學迎來了一場盛大而莊重的釋褐典禮,這不僅是莘莘學子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更是大漢朝廷選拔人才、賡續國脈的關鍵契機。
大漢辟雍太學院最中心的大廣場上,一片莊嚴肅穆又洋溢著蓬勃朝氣的景象。被推薦的兩百名學生身著清一色的白色漢服,整齊地端坐在各自的小書桌前。
潔白的衣衫在微風中輕輕飄動,似湧動的雲海,展現出獨特的風姿,又彷彿象徵著他們純淨未染、滿懷憧憬的心境。
廣場前方的臺階上,座次分明。主位之上,端坐著北海靖王子墨(劉睦),如今他已榮任司隸校尉,身負代表新皇劉莊挑選朝廷後備人才和官員的重任。
子墨面容沉穩,目光深邃,舉手投足間盡顯皇族的威嚴與氣度,他微微頷首,眼神掃視著臺下的學子,心中默默估量著這些未來棟樑的才情與品性。
太常恆榮,身為辟雍太學院的最高領導院長,就坐在子墨身側。
他雖已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銀白的鬍鬚整齊地垂落在胸前,面容和藹中透著幾分治學的嚴謹。
他輕輕撫著鬍鬚,目光中滿是對學子們的期許,彷彿看到了儒家思想在這些年輕一代身上傳承與發揚的希望。
其後依次坐著大漢常山三公,西禮院院長蘇葉,面容清癯,神色間透著儒雅的書卷氣;
北道軒院長張道林,身形修長,氣質飄逸,頗有道家的仙風道骨;
南藝閣院長張躬,眼神堅定,透著墨家的務實與果敢。
他們的目光在學子們身上一一掃過,各自思索著本院學生的表現與前程。
子墨的另一側,依次是尚書檯杜詩、中書令鍾離意、太史令班固。
杜詩神色冷峻,透著雷厲風行的決斷力;
鍾離意麵帶微笑,眼神中滿是智慧與溫和;
班固則手持書卷,文質彬彬,專注地記錄著這一盛典的每一個細節。
典禮伊始,全場一片寂靜,唯有微風輕輕拂過,吹動著廣場上的旗幟,發出獵獵聲響。
太常恆榮穩步起身,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向孔子像前。他的身影在日光下顯得格外莊重,每一步都彷彿踏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
“今日,吾等齊聚於此,祭我至聖先師孔子。”
恆榮的聲音醇厚而有力,在廣場上空迴盪,
“孔子之道,如明燈照亮吾輩前行之路,其仁愛、禮義、忠信之教,乃我大漢立國之本,育人之基。”
儒家思想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深深紮根於大漢的朝堂與民間,成為維繫社會秩序、規範人們行為的重要準則。從日常的禮儀規範,到國家的治理理念,儒家的“仁政”思想無處不在,它倡導統治者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這對於穩定社會、凝聚人心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也是為何祭孔在太學典禮中如此重要,它是對儒家傳承的鄭重宣告。
太學師生們整齊地排列在孔子像前,面容肅穆,眼神中滿是崇敬。
太牢等祭品早已擺放整齊,牛羊豕三牲色澤鮮亮,承載著學子們對先師的敬仰與感恩。
隨著恆榮的一聲令下,樂舞表演緩緩開始。
只見東觀樓女子學院的學生們,身著絢麗華美的舞衣,如同一群下凡的仙子,蓮步輕移,緩緩步入廣場中央。
她們的面容姣好,眉眼間透著靈動與溫婉,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彷彿在訴說著對孔子的尊崇。
而領舞者正是東觀樓女學祭酒班昭,她宛如月宮中的嫦娥,身姿輕盈曼妙,舉手投足間散發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她的每一個舞蹈動作都精準而優美,或如清風拂柳,或似行雲流水,將儒家的禮義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她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自信,彷彿在向世人宣告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就在眾人沉浸在班昭的絕美舞姿中時,一陣宛如天籟的歌聲響起。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西羌公主莫娜亭亭玉立在舞臺一側。
她的面容如同春日盛開的花朵,嬌豔動人,眼眸中閃爍著靈動的光芒。
她的歌聲恰似山間清澈的溪流,叮叮咚咚,又仿若清晨林間的百靈鳥,婉轉悠揚,清脆悅耳,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帶著魔力,穿透了人們的心靈。
莫娜的歌聲中,既有西羌民族的豪邁奔放,又